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今天(30日)表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增长平台。“下一步稳增长,应当把着眼点放到挖掘增长潜能的改革和政策调整上。”
在出席今天召开的2019中国环境上市公司峰会并做主旨演讲时,刘世锦说,进入中速增长期,即使是5%左右的增速,仍比美国平均增速还要高出一倍。
他说,目前存在但往往被忽视的情况是,有相当多的结构性增长潜能,从技术角度看是可行的,可被发掘利用的,但由于存在体制政策上的障碍和羁绊,看得见,抓不住。
刘世锦认为,当前挖掘经济增长潜能,需要发挥出六个方面的新动能。首先是通过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大都市圈发展。今后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包括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大部分将出现在大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大部分也会处在这个范围内。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都市圈加快发展。处在大都市圈内的乡村,最有条件和可能率先振兴。”刘世锦认为,在市区工作,在小镇享受生活,工作生活在城乡之间实现时空转换,中等收入群体可以有两套住房。
“城乡居民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在小城镇建设中,允许、鼓励城乡居民和投资者置业创业、共建共享。”刘世锦认为,“对城里人下乡买房应持开放态度,允许试错纠错。”
对于其它方面的新动能,刘世锦认为包括低效率部门的改进,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保护,对各类企业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公平竞争。按照负面清单在基础产业放宽市场准入。此外,还包括低收入阶层的人力资本提升、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前沿性创新和绿色发展。
刘世锦说,进入中速增长期后,对制度质量的要求相当高,“半拉子”或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是无法适应的,必须下决心解决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卡脖子”问题,才能过好这一关。“增量更多以普惠方式呈现,另外,增长大多是‘慢变量’,对耐性、韧劲、战略定力的要求明显提高。”
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或将不再仅仅凭借其体量规模赢得全球关注,也将凭借这些难以复制的稀缺属性,成为全球价值链重塑中的关键支点。
提升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发展以发展型消费为主的服务消费。
可以将未来的投资部分导向“消费端”。面向消费端的投资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效率、释放消费潜力、激活市场活力,是打通投资与消费良性循环的关键。
近期,外资机构密集上调对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期,进一步释放看好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信号,引导更多增量资金增配中国股市。
中国正着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鼓励外商投资,为跨国公司在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