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呈现的是“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暨第一财经金融峰会”的精彩内容。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席睿德共同探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新变局”。
全球经济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局?
美联储降息发出的是什么信号?
盈利放缓,估值却持续上升,全球股市的下一步如何演绎?
新变局下,可能引发危机的薄弱环节隐藏在哪里?
全球经济陷入“日本式衰退”?政策上还有多少空间?
“日本式衰退”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哪些重大的影响?
加速融入全球,中国金融体系结构将发生什么变化?
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府如何精准施策?
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资本市场的角色有何改变?
本期嘉宾主要观点:
朱民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1、美联储“预防性”降息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后危机时代已经到来
2、2018年是全球危机后经济增长的顶峰,之后全球经济再一次缓慢下降
3、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继续维持在低位,投资疲软和劳动生产率下降是重要原因
4、全球进入降息通道,负利率将从欧洲和日本蔓延,全球正从低利率走向负利率
5、“负利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世界进入“日本式衰退”的后危机时代
6、美国不会在未来12个月内进入危机,但利率倒挂的趋势显示美国正在缓慢进入衰退期
7、现在起到2023年全球流动性将继续宽松,但资金难以流向实体经济
8、全球股市正逐步由实体业绩支撑转向流动性支撑,未来市场波动将加大
9、宽松货币政策形成了美国股市和债市“两重天”
10、美联储利率政策成为全球金融格局最大最主要的不确定因素,全球处于陷入衰退但刺激空间有限的诡异状态
11、全球风险格局发生变化,风险从银行和保险转向企业和非金融机构
席睿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
1、中国的金融体系仍旧以银行为中心,开放空间大
2、中国对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监管措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3、处理影子银行过程中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的影响正在得到改善
4、政府要通过各种形式对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来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
5、中国居民杠杆率与全球平均值相当,但要防止增速加快形成风险
6、全球投资者对中国金融资产的持有兴趣很大
7、中国的金融体系进一步融入全球,人民币是仅次于美元的第二重要货币
8、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资本市场将在中国国内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9、要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其中需要辅以一系列的改革共同推进
监 制:傅 娆
制片编导:吴 磊
许姗姗
臧 哲
我国外贸延续平稳增长态势,背后是非美出口和民企外贸数据的持续增长。
前海作为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进一步强化。
相比于过去的“意大利碗面式全球化”,今天我们面临更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和更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化的碎片化趋势可能正在向着更具封闭性、分化特征的方向升级。
全球经济正处于多重挑战交织的关键节点,美国关税政策推高全球平均税率至17%,同时全球公共债务占GDP比重突破95%,但市场表现仍具韧性。
2025年7月30日,美联储议息会议维持基准利率4.25%-4.5%区间不变,这已是连续第五次暂停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