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回望2019 |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按下“快进键”

第一财经 2019-12-30 22:59:03 听新闻

作者:周艾琳 ▪ 杜川 ▪ 张婧熠    责编:林洁琛

2019年,带着无数悬念,我们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

2019年即将走过,这一年,带着无数悬念,我们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

从中国自身来看,城镇化、工业化、人口质量红利,奠定了经济增长的信心基础。国资纾困民营企业、减税降负、疏通货币传导、金融业对外开放、资本市场改革,各项政策极速落地。

同时,中国资本市场跑步加入国际市场,国际三大指数公司均已不同程度地将A股纳入;以人民币计价的部分中国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指数,2020年还将被纳入摩根大通相关指数,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成色”越来越鲜明;从合资到控股再到独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不断升级,中外资同享“国民待遇”。

破7”:人民币打开双向波动空间

2019年8月5日,人民币汇率迈出了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又一标志性一步——人民币对美元“破7”,打破了多个月来维持在6.9附近低波动的状态。尽管各界认为就基本面来看,2020年人民币将保持稳定,但无疑“破7”后人民币的双向波动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市场供求仍将是主导汇率走势的主线。

“破7”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突破了7元,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继续保持稳定和强势,这是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波动的反映。人民银行有经验、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事实上,最近两年来,央行逐渐退出了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化干预,中国的汇率制度已经具有越来越明显的浮动汇率特征。

“不鼓励(贬值),不害怕(浮动),不干预,加强资本管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当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币大幅贬值,即便汇率出现暂时超调,最终还是会回到由基本面决定的水平上,更何况还有资本管理这道防线。”

此后一段时间,央行持续发行离岸央票,同时逆周期因子的调节幅度也适时向离岸市场释放稳定信号,市场的预期并未失控。多位外资行和国有大行交易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与2015、2016年的贬值不同,此次市场预期颇为稳定,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的价差收窄,这也说明了离岸市场并不恐慌,并预计人民币的波动是有序的。同时,相比2015年,当前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更为稳定,且外债以及资本外流的压力也相对更小。

展望2020年,机构的主流观点认为,“强美元”的气焰将有所减弱,贸易形势的稳定有助于提振人民币。

从51%到持股比全面放开,外资抢滩布局

持股比例上限从51%放宽至100%,2020年1月1日起,外资寿险公司将圆“独资梦”,而这条路外资寿险仅走了2年。

早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我国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发布。彼时,金融领域开放措施包括: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

2019年,我国又宣布将持股比限制放宽提前一年:2020年1月放开期货公司限制、2020年4月1日放开基金公司限制、2020年12月1日放开证券公司限制。

在业内人士看来,政策主基调确定的背景下,2019年对外开放政策执行和推进力度超预期。从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再由51%至全面放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迈向新征程。

随着政策逐渐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跑步入场,正掀起入华小高潮。

据银保监会官网信息,今年1~10月,银保监会批准了18项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筹建申请,比如澳门国际杭州分行、韩国釜山南京分行、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等;批准包括约旦阿拉伯银行上海分行、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15家金融机构的开业申请。

12月18日,摩根大通作为实际控制人的证券公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获准正式对外开展业务。而早在11月22日,野村控股株式会社宣布,其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获准开业,可开展的经营业务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及证券资产管理。更早之前,2018年11月,瑞银集团将其在瑞银证券的持股比例提高至51%,成为法律放宽后的首例。

12月26日,友邦保险对外公告:计划将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改建为友邦全资持股的人寿保险子公司,并将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的现有其他分支机构改建为寿险子公司下属分支机构。这意味着一旦“分改子”申请获批,友邦保险在华便有了独立法人资格。

在政策利好下,外资险企无论是从增资来看,还是从股权收购来看,都态度积极。

野村中国金融机构研究部主任唐圣波表示:“金融对外开放的基调2018年就有了,但2019年对外开放政策执行、推进力度比想象大,对外资而言超出预期,也带来了很多业务机会。”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并不会对行业形成冲击,相反,良性竞争反而会促进行业更加高质量发展,倒逼境内金融机构加速转型,全力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及服务意识,加快行业与国际化水平接轨。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盘和林认为,境内金融机构目前同质化竞争严重,这意味着境内机构必须修炼内功,加紧转变盈利模式。大力推进差异化、多元化发展,整合优质资源,发挥本土优势,形成业务核心增长点。

累计受理202家企业,注册制下的科创板审核高效推进

2019年3月18日,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系统正式“开门纳客”,受理申报企业并进入审核阶段。截至12月30日,科创板受理的申报企业累计已有202家。提交注册的企业累计达107家,其中有70只股票已成功上市交易。

透过202家申报企业的审核过程,能够更清楚地感知“注册制效率”。科创板实行公开化、问询式的审核,并在制度规则设计中明确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不超过3个月、发行人和中介机构问询回复不超过3个月,审核过程进而可预期。

其中,首轮问询主要侧重全面性,结合重点进行合理怀疑,压实各方责任;后续多轮问询则结合重大性、关键性问题而直击痛点,将公司真实情况呈现于市场面前。各轮问询互相衔接、层层递进。

根据公开资料的不完全统计,目前科创板审核问询最少2轮、最多6轮;首轮问询平均46个问题,二轮及三轮平均为14个、7个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审核机构和中介机构对审核规则和要点的熟悉,目前问询效率有所提升,问询轮次和问题数量都在呈下降趋势。

在审核实践中,监管与企业更像是在“互相掐表”,这有效促进了审核高效推进。据不完全统计,首批提交注册的31家申报企业,从受理到提交注册的平均用时为81个自然日。而截至目前,申报企业自受理至提交注册的平均用时约为130个自然日、最短为60个自然日,距离规则要求规定的审核时限仍有较大空间。

公开透明的审核机制,也在倒逼市场各主体归位尽责,形成市场化的约束力和威慑力,确保“科创板质量”的稳步提升。

在全程公开化、全面电子化的审核机制下,科创板的审核透明度大幅提升。目前,科创板在审核标准、审核内容、审核过程、审核结果等主要环节,都做到了全程透明、同步公开。这不仅减少审核机构的自由裁量空间,提高审核程序的规范性,确保各方的知情权;同时,在层层问询中也进一步增强了审核的约束力、威慑力。

不仅如此,科创板审核中还启用了问询、专项核查、现场督导等多种手段,紧盯信息披露中的重大性、关键性问题,确保发行人与中介机构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尤其是在制度中明确界定了中介机构的基本职责,通过督促履职尽责、采取监管措施、启动现场督导等方式,压实压严责任落地,强化“看门人”的作用和效果。

审核机制的重构,推动和督促着申报企业与中介机构各司其职,真正落实应尽责任。但同时,审核威慑力也已开始显效。截至目前,科创板审核的通过率保持稳定,维持在82%左右的水平。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在公开化问询之下,目前已有23家终止了审核。其中20家为企业主动撤回申报材料,3家为审核未通过。审核结果的分化,还会进一步加深市场各方对注册制审核的理解、对科创板定位的认识、对自身角色责任的明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