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系列重磅政策预示着保险业未来的大发展,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保险公司如何穿越周期仍然是各大险企掌门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保险业的底层逻辑已变,险企发展也应切换模式。
“随着收入结构的转型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客户需求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大家保险集团总经理徐敬惠在近日召开的“2020慧保天下保险大会”上表示,未来走精细化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激活增长动能。
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则认为,目前保险业也存在经济周期、科技周期、改革周期“三期叠加”,保险企业的发展需要从原来的“公路模式”改变成“越野模式”,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业目前一边面临的是国际经济形势风云多变的挑战,另一边则是人均收入的上涨和保险意识增强所带来的巨大机会。
顾越表示,目前保险业身处“三期叠加”环境,即经济增速下行的新周期、新科技应用高峰期、车险市场化改革推进期。中信保诚人寿副总经理崔巍认为,保险业除了经济增速之外,还面临低利率、高信用风险的情况,不过后两者从保险产品角度来说有利好因素,增加了收益较为确定的年金保险的吸引力。
另一边,权威数据预计,2019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万美元。“这是发达国家寿险业发展进入到快车道的一个标志性的节点。”徐敬惠称。
他认为,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行业内客户需求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由过去盛行的“人海战术+产品”运作到现在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加客户经营。这使得行业在粗放式发展阶段所采取的要素驱动和效率驱动的模式表现出增长乏力、后劲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市场覆盖度,获取保险风险标的的扩容空间,增加触达客群及为其提供适配的产品与服务;加强风险覆盖度,获取可保风险边界延展的空间,利用数据、精算定价、两核风控能力将过去不可保风险转化为可保风险;加强服务的覆盖度,获取风险管理生态发展空间,这三方面在徐敬惠看来是险企构建未来能力体系,穿越周期的关键点。
从产品角度,崔巍认为,未来的寿险产品战略方向是用疾病险和医疗险带动两大核心险种的核心销售,而上述两大核心险种则分别为可以获得最高额度利差的终身寿险或高价值纯养老年金、可以获取最高水平管理费收入的投连险。
产险方面,顾越认为上述“三期叠加”环境会对2020年的产险行业带来巨大影响。这些行业变化除了刺激行业发展加速,也可能会带来保险供需的结构性失衡。解决供给能力结构性失衡,根本出路还是对组织进行重构。这其中,寻找到合适的增长机会和取得比别人更有效率的运营是两大关键点。
顾越也认为,要适应周期,需要将原来的发展模式从“公路模式”改为“越野模式”。“公路模式很简单,在一个增量市场当中,你只要沿着这条马路开,有可能比人家慢几分钟,但你肯定会到终点。但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这种公路模式你永远到不了终点,只能通过这种越野模式来适应这种环境,寻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
想留在牌桌上难,要下牌桌也没那么简单。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面对短期风险资产的快速上涨,建议投资者理性应对。
光伏行业仍需警惕新一轮技术外溢造成的技术贬值和过度投资、警惕光伏低价的内卷模式被“复制”到储能行业、警惕产能出清“前夜”的虚假繁荣。
历史经验与大国发展规律昭示我们:可持续且有韧性的经济增长,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内需基础、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有利于生产力持续释放的高质量制度体系之上。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中国的战略选择已日益清晰——必须以消费升级为核心工具,以科技创新和精准有效投资为关键支撑,以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为根本保障,三位一体协同发力,共同构建以内需为主体、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