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马泓,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国内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5.3%的GDP增速略超各方预期。同时,中美贸易谈判预期转暖,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资本市场积极反应。
纵观上半年经济数据,反映的主要特点是整体经济增长在政策提前布局的背景下表现不错,尤其是生产端。上半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4%,领先GDP增速逾1个百分点,“抢出口”“两重”“两新”是推动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推手。与此同时,消费和非房地产投资有所改善,以旧换新是最主要的推动因素。
笔者认为,下半年出口前景或仍面临实际的挑战,即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政策将影响出口,尽管税率较此前预期的幅度明显下降,但加征的部分关税将客观存在并影响相关制造业出口企业的经营效益。
鉴于此,近期国内若干政策出台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反内卷”,国内开启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短期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支撑。二是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开启了一项总投资约1.2万亿元的超级工程,从需求端直接拉动基建及相关投资。政策从供需两端支持经济发展,当然政策出台到实际推行尚需时日。
资本市场走强有助于改善居民财产性收入预期。汇率水平呈现稳中有升,总体保持稳定,二季度以来,美元兑离岸人民币(USDCNH)大致在7.15-7.25区间震荡运行,较一季度平均水平有所升值,显示出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金融资产的信赖度有所提升。受此影响,上证综指冲破3600点,创下年内新高,恒生指数突破25000点大关。
展望下半年国内资本市场前景,总体环境是偏暖的,但还是要注意经济基本面的部分弱项可能会阶段性影响资本市场短期信心,总体长期向好。短期风险资产的快速上涨也意味着投资者需理性应对,把握好投资收益与市场风险之间的比例。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短期政策仍将保持定力,下半年或有两条主线:一是精准施策,二是灵活应对。
业内专家认为,下半年外贸环境仍存不确定性,依然要以扩大内需为核心政策导向,培育更多增长动能和内生动力,丰富提升消费的政策工具。
光伏行业仍需警惕新一轮技术外溢造成的技术贬值和过度投资、警惕光伏低价的内卷模式被“复制”到储能行业、警惕产能出清“前夜”的虚假繁荣。
全力把学会打造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资本市场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决策咨询高端智库平台。
更好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