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央两次修改成渝定位,“双城记”究竟该怎么唱?

第一财经 2020-01-16 22:43:45 听新闻

作者:李秀中    责编:杨小刚

成都、重庆作为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对周边人口吸引明显,是未来城市群人口增长主要承载地。而在强化极核的同时,川渝的相向而行也尤为关键。

编者按:

优秀的城市总是成双成对,也就是俗称的“双城记”或“双子星”,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有不同的“双城记”,比如京沪、京津、广深、宁杭等就是典型。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双城记”发展,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勉励宁波与杭州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唱好“双城记”;2013年5月,习近平在天津调研时指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今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习近平又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

“双城记”经济,已超越两座城市的竞合与较量,新时期如何成为区域和都市圈相互协作和协调发展的范例?第一财经日报推出此专题报道。

 

新年伊始,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近日举行的重庆两会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自然也是热议话题。

从2011年的“成渝经济区”,到2016年的“成渝城市群”,再到现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究竟该怎么唱、怎么建?

专家认为,成都、重庆作为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对周边人口吸引明显,是未来城市群人口增长主要承载地。而在强化极核的同时,川渝的相向而行也尤为关键。

强化双城极核

成渝双城的发展始终被寄予厚望。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出,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格局。此后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则提出,发挥重庆和成都双核带动功能,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空间发展格局。

这两个规划之后,此次中央财经委使用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概念,更加突出中心城市的作用。会议指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

此次会议之后,四川省、重庆市迅速进行贯彻落实。

1月10日,四川省委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做强成都极核,提升成都发展能级,大力推进成都平原一体化发展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进一步把成都及周边地区打造成为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在1月11日开幕的重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新的区域布局,就是要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一区即主城都市区,范围大致为直辖前原重庆市和涪陵区,要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重要节点城市专业化服务功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区。

重庆和成都在全国城市格局中的地位也举足轻重,经济总量分别排名全国第五和第八名,且都是国家中心城市,尤其在中西部地区更担当着枢纽引擎的作用。

以2018年的数据来看,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都市常住人口分别为2009.9万人和1633万人,两个城市人口超3600万人,相当于整个陕西省的人口规模。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两市GDP之和也已超过3万亿元。

成都简州新城管委会副主任王丰华表示,成渝城市群是我国十大城市群中唯一人口和GDP比重均增长的城市群,人口增长占国内十大城市群的8%~10%左右,且处于上升趋势,未来还将进一步集聚人口。成都、重庆作为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人口吸引明显,是未来成渝城市群人口增长主要承载地。

按照《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将基本建成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重庆、成都等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做强极核并不仅仅在于成都和重庆主城区的扩张,更在于形成都市圈。城市群范围涉及多个行政区划,一体化进程推进较为复杂和艰巨,而都市圈发展的范围幅度相对较小,而且针对性很强,容易启动,因此往往从中心城市、都市圈逐级推进。

比如,在此前几年成都德阳、成都眉山同城化合作基础上,2018年9月,成都、德阳、眉山和资阳签署加快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以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八个方面为重点推进4市同城化发展。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也迅速落实到具体政策行动上,其中促进一体化是关键所在。

四川省委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要谋划建设一批战略实施载体,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现实基础,形成一批支撑功能平台,发挥好载体功能、先导作用和引领效应。要构建项目化清单化的推进机制,制定项目化的重点任务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形成强劲的推进态势。

重庆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双城经济圈对成渝地区是重大利好,两地将加强研究和规划,围绕怎么样促进经济圈一体化,在进一步完善交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及科技创新的协同等方面展开合作。

王丰华介绍,成都正在编制的《东部新城综合交通规划》初步确定,预留成渝600~800公里/小时超高速磁悬浮建设通道。成渝主城之间距离约310公里,如果按600公里时速计,仅需31分钟,进一步缩短了时空距离,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

实际上,实施东进战略,建设东部新城,也是成都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列举了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面临着的很多现实挑战和突出矛盾,主要包括了核心城市背向发展、次级城市发育不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程度不高、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等。其中,长期的背向发展造成川渝地区中部塌陷,因此相向而行尤为关键。

易小光表示,按照国家要求,两省市正加强对接,促进相向而行,共同促进增长极的形成,两个中心城市相互靠近交融,进而推动成渝一体化发展。

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最终是要形成带动作用,促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四川省委财经委员会提出,要一体推进带动全域发展,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步伐,培育创建若干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进一步优化全省空间布局和经济地理;强化两翼带动,推动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加快发展,做强轴带支撑,依托成渝、成贵、成自宜、成南达万、渝昆高铁以及连接两省的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轴,依托长江、嘉陵江、渠江、沱江等大江大河打造流域经济发展带,着力补齐成渝地区中部区域发展落差。

其实,川渝中间地带已经形成协调发展并渐入佳境。1月7日,川渝两省市发改委在重庆市潼南区联合召开“推进川渝合作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两省市发改委以及毗邻地区22个市区县相关负责人就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强化战略对接协同、建立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共推重大项目等开展交流讨论。

目前,川渝双方合作已经取得积极成果。在此之前,2018年,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赴重庆考察,双方签署了《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2019年,两省市政府又签署《深化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协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