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央行“金融30条”3天就落地,临港离岸业务想象空间巨大

第一财经 2020-02-20 21:25:30 听新闻

作者:胥会云    责编:杨小刚

临港新片区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式步入了配置全球功能性更强的2.0版本。

2月17日,交通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分行将一笔773万元的国内证福费廷资产成功转让给了交通银行悉尼分行。

同一天,中国银行上海市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分行联动澳门分行,办理了1000万元的国内证福费廷资产跨境转让业务。

这两笔业务,打通了临港新片区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的通道。

此时,距离央行等提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30条意见”,刚刚3天。

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

2月14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政府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30条具体措施中,涉及积极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的共7条。

这7条,涵盖了“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3条举措,以及“支持临港新片区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产业”的4条举措。

“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在临港新片区内试点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

具体是要“研究推动依托上海票据交易所及相关数字科技研发支持机构建立平台,办理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促进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业务发展”。

交行和中行首先推出的,都是国内证福费廷资产跨境转让业务。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境内外人民币资金的流动更加频繁,在这一背景下,催生了国内证+福费廷跨境转让的结合。国内证作为境内贸易结算产品,与福费廷跨境转让的结合,既可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又可以利用境内外资金利息差额,增加境内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境内外报价机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交行方面也表示,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对企业降低融资成本,银行控制信贷风险和优化资产负债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上海建设人民币跨境资产交易中心的重要措施。

此外,《意见》也提出,对于符合条件的临港新片区优质企业,区内银行可在“展业三原则”基础上,凭企业收付款指令直接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直接办理外商直接投资、跨境融资和境外上市等业务下的跨境人民币收入在境内支付使用。

“这一政策是对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设的具体化,允许企业从贸易项下和资本项下主要科目获取的境外人民币自由进入临港新片区,有助于激励企业在香港、新加坡等人民币离岸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方式获取融资并调回境内使用。”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张湧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同时,在临港新片区内探索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探索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国企业集团在境内外成员之间集中开展本外币资金余缺调剂和归集业务,资金按实需兑换,对跨境资金流动实行双向宏观审慎管理。探索外汇管理转型升级。

在前期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的基础上,《意见》对临港新片区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行了再提升、再深入。

与此前强调投资贸易便利化不同,临港新片区更多强调的是投资贸易自由化,以实现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这其中,包括了总部经济、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在内的新型国际贸易。

张湧表示,临港新片区的一个重要的特殊经济功能是大力发展离岸转手买卖,其核心是提升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背后最主要的支撑是供应链金融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的开放问题,也是目前拓展该业务、提升国际市场份额的主要障碍。

“《意见》非常精准地开出了’药方’。”张湧说。

比如,鼓励金融机构为区内企业开展新型国际贸易提供高效便利金融服务,有助于解决企业在资金流、订单流、物流三者分离的情形下,金融机构按照“展业三原则”自主为离岸转手贸易这种新型的贸易方式提供融资。

同时,在临港新片区依托上海票据交易所试点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积极发展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业务,既能够激活上海票交所的功能并促其走向国际化,又能够增加金融机构开展全球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资金来源,还可以给境外投资者增加跨境人民币资产的投资渠道,至少一举三得。

“在岸和离岸业务可以包括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想象空间非常大。”张湧说,临港新片区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式步入了配置全球功能性更强的2.0版本。

长期资金支持重点产业集聚发展

2020年是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后第一个完整年度,根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确定的“临港新片区2020年工作要点”,新片区在2020年将推动36件事,其中包括“6+2”的制度创新以及城市建设的100余项制度创新和工作突破。

在产业集聚方面,通过加强产业精准招商,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卡脖子”的核心环节,精准招引,加快构建核心产业的“四梁八柱”,签约项目投资规模不低于500亿元。同时,确保全年完成产业投资280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工业总产值1755亿元,同比增长35%。

2月13日,临港新片区已经迎来了2020年首场项目签约仪式,进平、赛特斯、御渡半导体等12个产业项目当天签约,涉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智能装备等多个前沿产业,总投资超过200亿元。

临港新片区建设需要大量长期稳定的资金。为了提供充足的支持,上海此前提出,新片区产生的所有地方收入,全部用于新片区建设。同时,整合市区两级税收、土地出让收入、基础设施配套费及市区两级专项资金,建立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5年总计出资不少于1000亿元,统筹用于新片区内各类产业扶持、创新创业支持、人才引进培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等。

刚刚出台的《意见》,则较好地打通了临港新片区的资金需求,与银行保险长期稳定的资金供给的对接渠道。通过金融支持,更好满足新片区创新发展的需求,推动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

为了支持临港新片区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产业,《意见》提出了4条举措,既优化股权投资方式,又引导加大长期信贷资金供给,同时也支持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投资科创类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于临港新片区内科创企业,引导更多保险资金投向科技创新。

在优化股权投资方式方面,《意见》创造性地提出支持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在上海设立专业子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上海设立专业投资子公司,投资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的重点建设项目股权以及参与相关企业重组、股权投资、直接投资等业务,从而更好地支持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具有国际竞争潜力的重点产业发展。

同时,支持商业银行在上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支持企业降低杠杆率。

在引导加大长期信贷资金供给,《意见》支持临港新片区内高新技术产业、航运业等重点领域发展,支持区内重大科技创新及研发项目。通过综合运用贷款贴息、再贴现、风险贷款财政补偿等,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有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正在研究《意见》,具体举措将在进一步确定后发布。

张湧表示,临港新片区将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新一轮建设的金融机构集聚、金融业务创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金融撬动科技创新等提供更为广阔的新天地,反过来,重要金融机构的集聚和重磅金融创新的落地又为临港新片区的快速崛起提供了重要支撑。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