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中企出海,跨境金融需求大增,但资金需求难满足、跨境结算效率低、汇率波动风险高等难题,也成为制约企业海外业务稳健发展的主要瓶颈。
10月28日,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举行的中资企业“走出去”跨境金融超链大会上所作的现场调查显示,企业最头疼的跨境融资业务痛点Top3,分别是境外融资困难、汇率波动和到账时效。
作为“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和“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临港新片区提出,链接多元化的金融资源,打造出海服务的“超级生态”,让跨境不再难、不再贵、不再慢。
跨境金融需求难满足
近年来,中资企业全球化步伐持续加快。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联合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922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1.9%,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连续13年列全球前三,连续9年占全球份额超过一成。202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3.14万亿美元,连续八年排名全球前三。
截至2024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5.2万家。2024年,境外企业当年收益再投资778.9亿美元,占同期流量的40.5%,七成境外企业盈利或持平。
企业加速出海的趋势,也体现在临港新片区的数据上。正在打造“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的临港新片区,截至目前已备案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项目超450个,中方投资总额近70亿美元。
不过,资金需求难满足、跨境结算效率低、汇率波动风险高等金融难题,也成为制约企业海外业务稳健发展的主要瓶颈。
中金国际董事总经理姜雪涛表示,相对于头部央企或行业领军大型民企,大量腰部企业甚至中小企业在出海的时候,融资是比较困难的,金融机构对他们的服务相对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不过,他也表示,随着中国企业出海的队伍和需求越来越大,金融机构的服务会增加起来。
交银金租航空业务总监李玲也表示,随着中资企业产品、产能、品牌“走出去”,境外展业产生了大量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但境外银行对中资企业熟悉度不够,因此在当地取得银行的支持相对来说比较困难。
杭州乒乓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罗永龙则提出,不管是中国的货物出海还是MCN网红出海,最近几年有一个特别明显的趋势,就是奔向东南亚、中东、南美和非洲。但这四个地区有个特点,就是小币种、汇率波动很大。
跨境不再难、不再贵、不再慢
当前,临港新片区正聚合全球优质金融资源,让“跨境服务不再难、不再贵、不再慢”。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融贸易处处长殷军表示,在服务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新片区具有三个重要的基础优势:一是境内外金融机构加速集聚。截至2024年底,临港新片区地区集聚了超过700家金融企业和投资类企业,企业本外币收支规模复合年均增速达50%以上,金融基础日益雄厚,也为企业在对外业务拓展中涉及的跨境融资、交易结算、涉外保险等需求提供了资源服务保障。
二是首家、首单案例持续累积。临港新片区自成立以来,聚焦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持续开展业务探索,始终走在全国前沿。
三是一站式资源对接体系。去年6月,新片区挂牌成立全国首个“走出去”公共服务办事大厅——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平台已整合国内外金融、法律、财税、咨询等520余家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从境外投资备案(ODI)、国别风险分析、涉外法律财税到市场研究的集成式全链条服务。
“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已经累计服务出海企业超千家。”上海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仓龙说,
该平台目前还在链接多元化的金融资源,打造出海服务的“超级生态”。已集聚走出去企业服务商联盟、43家跨境金融服务商和14家涉外保险服务商,从跨境融资、支付结算、保险服务、汇率避险等各个角度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资源支持。
孙仓龙表示,企业出海中,跨境金融的服务保障不仅是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血液”,更是决定企业能否“走得好、走得稳、走得远”的关键支撑。如何让“跨境”不再难、不再贵、不再慢,是临港新片区赋能实体产业发展持续探索的方向。
为降低企业出海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和融资门槛,当天的大会还设置了“闪电路演”与“金融集市”,多家头部金融机构发布跨境融资、涉外保险、跨境租赁、支付结算等一系列出海金融服务产品。“金融集市”则集合银行、保险、租赁、证券、支付等不同领域金融机构,覆盖出海全周期金融服务场景,为企业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金融选择。
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湖北十堰国资参股的汽车出口平台企业,聚焦商用车、新能源乘用车、二手车及相关设备及零配件出口,现已在亚洲、非洲多国设置海外合作网点,搭建湖北汽车产业链出海通道,并通过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开拓东南亚市场。
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鹏表示,目前最关注三类金融服务:出口信用保险、供应链金融、新能源汽车出口专项融资,未来希望金融支持更贴合场景,也希望企业和金融机构能够精准“牵手”。
资本的关注是因为无人车正在加速规模化落地。
随着全球税务透明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内地税务机关正依托共同申报准则(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的信息交换渠道,将个人境外所得监管推向“精准治理”的新阶段。
今年1—7月,中国同东盟贸易规模达5970亿美元,同比增长8.2%,占同期中国外贸总额的16.7%。
国庆长假期间,黄金不断突破新高。
10月10日,一起共话时尚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