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韩供应链地位难替代,全球应提升重大疫情应对能力

第一财经 2020-03-03 19:44:09 听新闻

作者:陈婷 ▪ 周艾琳    责编:林洁琛

中国在制造业上占据主导,意味着在近期内,市场寻找中国以外的供应方会很艰难。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韩国疫情较为严重。就目前而言,中、韩两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影响备受关注。

牛津经济研究所(Oxford Economics,下称“OE”)经济学家梅(Ben May)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在制造业上占据主导,意味着在近期内,市场寻找中国以外的供应方会很艰难。当前中国在能源和食品以外的中间工业品生产商占据了全球贸易超过10%的份额,如韩国汽车和电子产品以及日本纺织品等高度依赖中国供应商。”

目前疫情在中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市场转而关注同样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韩国,如果企业减产或停工,这将加剧全球供应链紧张。韩国制造业不仅全球占比高,且较多产品处于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上游,为下游提供零部件。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难被取代

当前,对于全球供应链的扰动会产生何种影响,OE近期的研究显示,其预测的2020年全球工业生产增长值仅为0.9%,下调了0.6个百分点,是危机后最低的一年;另一方面,紧跟供应链中断而来的,可能会是供应链的转移。

就中国的情况来看,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在全球中间商品(用作生产其他商品的零件等)进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GDP所占世界份额都接近2003年时的4倍。“中国在制造业上占据绝对主导,意味着在近期内,市场寻找中国以外的供应方会很艰难,”梅表示,当前中国在能源和食品以外的中间工业品生产商占了全球贸易超过10%的份额。在某些行业,比如生产资料上,中国所占的中间品生产出口份额甚至更高。在亚洲,如韩国汽车和电子产品以及日本纺织品较大程度上依赖中国供应商。

数据显示,在多数行业如金属、橡胶、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中国的中间产品出口在中国以外全球生产中所占份额较小(<6%),但在电子和电气设备行业,中国中间产品出口占中国以外全球总产值的10%以上。

汽车行业的影响尤为突出。梅对记者表示,由于在汽车等行业使用“即时性,零库存”的制造流程,疫情突然爆发,下游企业缺乏事先积累库存的机会,境外企业应对供应中断的应急措施可能受限。目前,中国逐步恢复生产,但运输和物流的瓶颈可能导致发货速度放缓,境外可替代中国供应商的中间产品很难快速发挥作用,“它们在短期内增加的产能和满足全球需求的能力也可能受限,并可能因此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生产成本。”

衡量中国中间产品生产占世界中间产品贸易总额的比例,或许能更准确地反映贸易中断的程度。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中按目的地公布的中国(含香港)出口的商品数据(美元计算),非食品和非能源中间产品(下称“核心产品”)的前20出口市场的进口值及份额如下图所示:

显然,越南在供应链上与中国的联系极为紧密,其超过40%的核心中间产品都来源于中国,这也意味着越南若想在短期内寻找中国以外替代的中间产品的可行性很低。排在越南之后,依赖度较高的、超过20%比例的是菲律宾(30.8%)、韩国(28.4%)、印尼(26.8%)、澳大利亚(26.7%)等。

韩国制造业全球占比高

转视韩国,其优势产业包括电子、汽车、电气设备、造船、钢铁等。

OECD数据显示,2015年韩国制造业全球增加值占比 3.1%,其中电子产品全球增加值占比7.7%。其他如汽车(4.6%)、电气设备(4.5%)、其他运输设备(4.2%,主要是造船)、金属制品(4.2%,主要是钢铁制品)等行业全球增加值占比也较高。这些优势产业为全球提供较多上游中间品。

韩国制造业不仅全球占比高,且较多产品处于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上游,为下游提供零部件。OECD数据显示,2015年韩国为全球供应了4.3%的制造业上游中间品。其中,全球电子产业10.2%的中间品来自韩国。

中金公司分析称,如果韩国上游中间品供应紧张,越南也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OECD数据显示,越南总商品进口中,韩国商品占比已从2015年的16.7%提升至2019年的19.0%,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等对韩国中间品的依赖度超1%。

目前,韩国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是东南地区的大邱市和庆尚北道两地,感染人数占全韩国近90%,但这两地占全国GDP仅约9%,相比之下,首尔市和京畿道才是经济上更值得关注的区域,占全韩GDP比重达45%。因此,预计韩国产业链受疫情的影响程度时,还需要进一步关注首尔经济圈疫情扩散的状况,若这一地区感染人数得到有效控制,地区产业链的影响程度将可控。

应提升全球对重大疫情应对能力

目前,提升全球各国的疫情应对和防控能力已是当务之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去年发布首创的“全球卫生安全指数(GHS Index,下称“GHS指数”)”时就曾警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完全准备好应对病原体传播和传染病大流行,各国预防、发现和应对这类重大疾病爆发的能力存在严重缺陷。”

“GHS指数”将全球195个国家按照对于灾难性生物威胁,如重大疾病疫情时的应对能力做了排序。结果显示,GHS指数的平均总分仅40.2。

GHS指数使用联合国旗下多个世界组织的公开信息数据,从病原体的预防、对潜在疫情的检测和报告、对疫情的快速响应能力、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健全性、遵守全球规范和本国卫生安全方面资金支持的承诺、各国的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六个维度的34个指标,来分析各国防控能力。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发表联合声明称,将尽可能利用可使用的手段,包括紧急融资、政策建议和技术援助,并称“至关重要的是,需要加强国家卫生监督和应对机制对于控制疫情蔓延以及任何未来可能的爆发。”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