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降糖药二甲双胍迎来新的入局者。
4月7日,青岛百洋制药有限公司(下称“百洋制药”)宣布,公司渗透泵控释剂型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Ⅲ)奈达正式在国内销售,这也是国内二甲双胍市场迎来的第三个剂型药物上市。原有的二甲双胍市场竞争足够激烈,该新药能否撼动新的市场格局?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第九版《全球糖尿病地图 (IDF Diabetes Atlas)》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1.164亿糖尿病患者,其中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和全程药物,也是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的首选药物。此次控释剂二甲双胍上市前,其他两个已上市的剂型分别是普通片和缓释片。
米内网的数据显示,2018年度二甲双胍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实体药店等销售终端合计市场规模超过60亿元。二甲双胍原研药跟仿制药处于竞争并存的局面,尤其在仿制药竞争上,目前已有多家仿制药企拿到一致性评价批文。艾美达数据也显示,截止到今年2月20日,二甲双胍普通片上,包括上海信友谊天平药业、华北制药、石药集团欧意药业等在内共有18家仿制药企拿到一致性评价。与此同时,在缓释片剂型上,也有12家药企也拿到一致性评价。
百洋制药方面介绍,奈达是在国内申报的3.1类新药,获批后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二甲双胍虽然在指南上得到广泛的推介,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使用率还是偏低。“根据我们在2014年做的一个全国性的研究中发现,在临床上只有50%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使用二甲双胍控制他们的血糖,而国外该数据可以达到70%-80%。”纪立农表示,国内患者使用偏低的背后,跟双胍类药物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有一定的关系,如患者服用后,会出现腹泻这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再如患者由于需要多次服药,因此或很难按照医嘱做到按时服药。
百洋制药方面表示,此次推出的奈达解决了传统二甲双胍一天多次服用导致的漏服、胃肠不良反应等临床难题,实现便捷平稳控糖,大大提高用药依从性。
不过,目前二甲双胍市场还有一把悬而未决的“利剑”,那就是国家集中带量采购。
2019年底,第二轮国家带量采购品种名单正式出炉,相较于此前网上流传的医院报量35品种,正式名单中仅剩下33个品种,其中“消失”的两个品种之一正是糖尿病用药大品种二甲双胍。对于二甲双胍而言,彼时没有进入国家集中采购,是庆幸逃过大幅降价一劫,但也由于该品种竞争激烈,加上随着医保控费政策的推进,后续的大降价或在所难免。
回到此次百洋制药上市的奈达,目前单片价格约为国内普通缓释片产品价格的2倍。
若二甲双胍被纳入国家集中带量,对百洋制药来说,又将会产生怎样影响?
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表示,奈达是从二甲双胍这个成熟品类分出的一个新品类,目前还是独家剂型,要纳入集采竞价的话,需要有两到三家企业可以同时出来竞争,另外也不会跟普通片在同一个标准内竞价。
对健康人而言,很多情况下低血糖是因为挨饿或者减肥而导致的,如未吃饭状态下出现头晕眼花、出冷汗等症状,这时候应及时补充糖分并做好血糖监测。
促进全球药物在中国同步研发、同步申报、同步审批、同步上市。
再获新适应让诺和诺德在与目前主要竞争对手礼来的全球较量中又获得了重磅筹码。除了糖尿病和减重适应症之外,各大制药巨头还在争夺GLP-1类药物的差异化适应症。
2023年12月,最新版《国家药品目录》最终公布,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成功进入医保。
国家将推动药品监管向乡镇、农村等基层一线延伸,提升基层综合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