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8日举行《亚洲经济展望与一体化进程2020报告》线上发布会。报告指出,2020年亚洲总体经济可能出现零增长,今年亚洲经济的全球占比预计提升至50.2%。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亚洲经济增速在 2019年出现超预期下行,并且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增速分化加大。
报告认为,未来数年亚洲经济仍将在中低速轨道内前行。基于这一基本判断,2020 年部分亚洲经济体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总体经济很可能出现零增长。但最终亚洲经济走势如何还取决于疫情的发展及各国应对情况。如果下半年全球疫情缓解而经济反弹较强,也可能实现正增长;但如果疫情反复或经济刺激政策效果不彰,也不能排除出现更严重负增长的可能。
近年虽然GDP 增速有升有降,但亚洲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一直稳步提升。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6~2018 年亚洲经济占比分别为 47.6%、48.3%和 48.9%, 2019 年亚洲经济增速降至近年低点,但占世界比重仍提升至 49.5%。报告预计亚洲经济占比2020 年进一步提升至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约为 50.2%。
展望未来,一些与亚洲经济运行相关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因素值得关注。短期因素主要源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压力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长期因素主要源于劳动生产率增长乏力。
在一体化进程方面,报告表示,过去一年多来,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继续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在地缘冲突、贸易摩擦、科技壁垒、国际制裁导致全球贸易和投资大幅减速的背景下,亚洲经济一体化阻力加大。
2020 年初开始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供应链受到重创,商品、服务和人员跨境流动停滞,资金链受阻,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亚洲与全球经济相互依赖和影响的程度之深。
报告强调,全球化和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通过降低关税、消除壁垒和促进贸易来解决,而不是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上走回头路。
对于亚洲经济体来说,一个积极的方面是,东盟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 亚、新西兰15个亚洲经济体宣布已经结束 RCEP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谈判,将于 2020 年正式签署协议。如果包括印度,RCEP 将占世界GDP的31%,全球出口的30%、进口的27%,亚太地区贸易的 80%。
亚洲地区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但是长期以来亚洲地区没有区域自由贸易安排,亚洲经济高度的一体化主要依靠自由市场的推动,最重要的动力是全球跨国公司在亚洲的全球价值链布局,或者全球生产网络。
报告指出,与CPTPP(Comprehensive Progressiv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相比,RCEP包括了亚洲全球价值链最核心的成员。未来亚洲需要进一步确保全球价值链可持续发展,抵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改变本土企业发展滞后的情况,扩大区域内部市场,提升金融一体化程度,RCEP可为这些目标的实现奠定组织基础。
WTO预计亚洲和非洲将在2025年创下出口额增长最快纪录。
政府停摆每持续一周,经济增长就可能下降0.1-0.2个百分点。
宁德时代市值登顶,市场关于“时代切换”的讨论再度升温
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转型,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背后,消费金融被推至提振内需的战略高地,尤其是今年,提振消费政策力度持续“升温”,就在央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单独列出了《持续完善金融服务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