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表示,伴随着就业和生产方式的多样化,我们应该发展一个更紧凑,更连通,更清洁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6月6日,清华大学、世界资源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与全球城市转型联盟(美国)举办了中国城镇化的新机遇研讨会,讨论疫情后中国城镇化未来5年内的发展方向、新机遇及挑战。在上述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城镇化的新机遇:十四五规划愿景》报告(下称《报告》)中,一大亮点是倡议发展一个更紧凑,更连通,更清洁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即“3C”模式。
仇保兴解释说,疫情让人们认识到了城市的多元化,其中明显的例子就是多样化的就业和生产方式,比如蔬果生产的本地化和都市农业的兴起。在这种趋势下,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应该更紧凑和更连通。
在更清洁的模式方面,仇保兴认为,高铁和磁悬浮的发展是重要驱动力。他表示,与传统交通设施相比,高铁占用耕地减少30倍,碳排放量减少20倍。因此,在不影响区域人们生活的基础上,发展高铁和磁悬浮不仅可以保护耕地,也可减少碳排放,由此使城镇化发展在紧凑的基础上更加清洁化,也为低碳经济奠定基础。
仇保兴表示,当今世界的发展态势及未来趋势给中国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三大新机遇。
首先,社会生活数字化的转型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创造机会。在互联网及大数据的推动下,网络会议及网络购物等数字化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拉近了传统城镇间的物理距离,从而带动区域连片发展。此外,中国不断加大5G及数字基础设施投资也能有效地促进社会数字化转型。
其次,新颁布的《民法典》也为新型清洁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机遇。《民法典》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民事主体和法人主体在从事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
农村韧性的增强则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第三大机遇。仇保兴称,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农村区域显示出其相对优势,比如人均空间较大和食品供应韧性较强等。由此,人们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开始加大,并增强对农村区域的消费和居住投资的行为趋势,有助于在多层面下综合推动乡村振兴。
《报告》提出,新型城镇化有三大动能——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和公共交通系统在内的新型城市体系,气候韧性城市,及地方治理体系和全国财政体系。
对于新型城市体系和气候韧性城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英国科学院院士与全球经济和气候委员会联合主席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Nicholas Stern)表示,中国可以在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内推动清洁高科技的发展,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从低附加值的产业逐渐转移到高价值的高科技清洁环保产业。
斯特恩认为,在加大区域联系度和完善交通设施的基础上,不仅会激发各区域总体经济活力,还会通过资源传输的方式平衡区域发展。此外,加强对可持续产业的投资也能进一步拉动就业。
在地方治理体系和全国财政体系方面,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表示,要改革地方治理和全国财政体系以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从而为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融资创造持续的资金流,同时也要重视并加强远期的城市规划。
齐晔表示,对城镇化传统动能的过度依赖,使得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难以平衡和充分满足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需求,快速城镇化给自然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以及地方政府债务增长在土地出让、债务融资和地方规划方面有不可持续性。但新型城镇化的三大动能可以帮助应对传统城镇化模式中的挑战和风险,并创造新的优势和机会。
【编者按】随着ESG多项国际准则生效实施,ESG的发展进入新纪元。2024年,ESG理念迎来20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与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第一财经联合推出“ESG+20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系列访谈”节目,通过对话20位中国企业家的形式,结合实地走访受访企业的实践成果,探讨中国企业领导者在可持续发展、ESG及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洞见、成果和领导力。
如今,人们已经广泛认同性别平等对稳健包容的经济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接下来所需的是长达十年进行持续且有针对性的投资,从而缩小性别差距、释放机会,确保没有人掉队。
为助力企业更好地在实践中推进供应链可持续转型,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正式启动“25可持续发展链主联盟”项目。项目由UNGC主办,联合知识合作伙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第一财经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聚焦于汇聚不同行业的链主企业,共同探索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路径与管理经验。
可持续发展对商业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它催生了新型经济范式和新型商业模式,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战略、经营和管理,并衍生出新一轮竞争力的优胜劣汰。企业若要保持市场竞争力,必须从以股东利益、利润核心、财务绩效为导向,这种依赖产品价格、功能、市场份额等手段的传统企业边界思维与线性经营模式,转向整合经济、社会与环境复合价值创造的生态系统思维与循环经济模式,完成转型升级。
第一财经携手碳衡科技共同举办了一场聚焦“绿色消费与循环实践”的圆桌论坛。来自索尼、得力、华熙生物、OATLY的行业代表,围绕“品牌如何构建可持续价值新闭环”展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