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ESG+20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系列访谈”,对话施耐德电气董事长赵国华。施耐德电气于2003年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
赵国华常年生活在中国香港,对中国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洞见。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下,跨国企业高管眼中的可持续企业领导力是怎样的?电气行业又是如何以创新与合作驱动高质量发展的?
如果人们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全球网站上搜索施耐德电气,会出现14个结果,这不仅有施耐德电气全球总部的ESG进度报告,也能够查询到施耐德电气分布在全球13个国家的13个子公司的ESG报告。
对此,赵国华谈到了他的理解,“世界是一个整体,但世界又是全然不同的。”
他表示,推动全球以及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光靠一家公司无法独自成功,需要团队行动,与供应商、客户、周边社区以及股东紧密联系在一起,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取得成功。这其中,最重要的不是要“做大”,而是要“做快”、要及时做出反应。只有在实现了高度本地化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做快”。
作为一家专注于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全球性企业,施耐德电气早在2003年就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20年前,施耐德电气已开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向其中国的供应链企业普及,并积极引导供应商加入UNGC。近年来,施耐德电气加强中国中心战略,携手中国伙伴共同打造新质生产力。
一直以来,施耐德电气鼓励公司的团队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各地区的本地化组织,因为这些本地机构具体推动工作落实,“作为一家大型企业,我们有责任带动整个生态系统,特别是中小企业,与我们共同进步。”赵国华介绍。
施耐德电气在赋能中小企业过程中,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在脱碳领域,施耐德电气与供应商合作开展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全球性项目——“零碳计划”。通过这个“零碳计划”,施耐德电气与全球前1000 家供应商进行非常密切的合作,其中有270家是中国企业。施耐德电气为这些供应商提供方法指导、具体措施和技术支持,以实现2025年减少50%碳排放的目标。
“这并不是一个长期的目标,而是一个非常切合实际的目标。”赵国华表示,目前“零碳计划”已经帮助全球1000家供应商平均减碳达42%。减碳对于供应链带来的优势在于,促进企业节能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现在全球或中国的许多客户都希望变得更环保,而为了更环保,他们就需要绿色供应商。我们每帮助一个客户减少了其碳排放,提高其能源效率,就碳减排方面而言,这些客户在成本上就更具竞争力。”
赵国华是施耐德电气中国市场启动团队的一员,三十年来一直在中国工作,回顾在华经历,他表示,“在与中国企业及中国人交往过程中,我发现非常令人高兴的是,他们会非常迅速地采纳实施新想法,好像从来不认为新想法有可能会不适用。每个人都对新方向和新想法感兴趣。”
如今,中国已在许多可持续发展技术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比如,电动汽车领域、电池领域等。未来,这个世界将会更多地由绿色电力实现电气化并更加高效,“得益于数字化技术,这一愿景是我们与中国以及中国企业所共同拥有的。”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采用新技术,对所有人在未来几年的能源使用进度情况进行现场跟踪。”赵国华表示,“好消息是,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保持未来几年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目前,可以通过现有技术解决全球70%的碳排放问题。”
该新型变压器最大的亮点是节能,与传统的变压器相比,在空载时的耗电降低60%以上,负载损耗减少5%以上。
本届论坛将汇聚国内外顶尖学者、行业领袖与政策制定者,围绕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一是人工智能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变革性作用,二是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共识构建、批判反思与路径优化。
常启德表示,全球多边合作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是缺乏愿景和目标,而是信任与团结的缺失。
上海将持续探索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的城市更新新模式。
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全球多极化等趋势正重塑当前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