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8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要求积极扩大检测范围,全力排查风险隐患,各地可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检测能力,确定并动态调整检测策略和人群范围。
“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将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由各级政府(指挥部)组织实施。”一位卫生行政系统官员对第一财经表示。
按照《实施意见》,重点人群包括:密切接触者;境外入境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
《实施意见》称,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和动态调整优先检测人群。同时加强公众监测预警。疾控机构定期对普通人群进行抽样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做好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工作。各地根据疫情发展变化动态调整常态化防控措施和动态推进应检尽检。
目前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境外输入以及具有潜在传染性的无症状感染者成为当前防控的重点。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只能在防控过程中通过主动检测去发现,为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有效防止其在人群中的传播,特别是重点人群,核酸检测范围扩大成为一个必要选项。
“我们现在主要的防控政策是境外输入,与境外输入有关的人群比如口岸检疫人员、医护人员等,都是重点人群,至于监所工作人员以及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可能出于从严考虑,这种密集场所一旦发生很难控制,所以也在重点人群中。不过,这项工作的具体执行时间由各省落实。”河南省疾控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为了保障核酸扩大检测的能力,《实施意见》提出从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加强人员规范培训、加快设备产能提升、确保信息安全畅通等5个方面推进加快提升检测能力,全力满足检测需求。特别强调各地要加强三级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县(区)级及以上疾控机构、海关及有条件的县医院实验室建设,使其具备开展新冠病毒检测能力。对医疗资源相对缺乏、检测能力相对薄弱、疫情防控压力较大的陆路边境口岸城市予以重点支持。相关部门要加快推进检测设备、试剂和耗材等研究、审批、市场转化和产能提升。
信息化建设作为医共体改革的核心支撑,面临着诸多挑战:资金不足、数据共享难、利益重新分配等多重挑战。
“有些同志体重管理得不太好,腰围大了,体重也超了,有的还患上了慢性病,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我们将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
经核实,招聘方案违反了人社部门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有关规定,该次招聘方案无效,结果予以作废。
6月18日,海南省纪委监委网站公布了11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案件信息。
“扎实做好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是今年深化医改的重点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