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央行公布7月金融数据:7月新增社融1.69万亿元,同比多增4068亿元;M2同比略降至10.7%;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同比少增631亿元。
1.社融维持同比多增
7月新增社融1.69万亿元,同比多增4068亿元。主要贡献来自:对实体发放人民币贷款增加1.02万亿元,同比多增2135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少减3432亿元。而受债市调整影响,企业和政府债券融资合计同比少增约1500亿元。
2.中长贷保持扩张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同比少增631亿元。
居民部门信贷继续改善,7月新增信贷7578亿元,同比多增近2500亿元,尤其是中长贷明显多增。7月居民中长贷6067亿元,同比多增1650亿元,反映地产销量改善。7月居民短贷增加1510亿元,同比多增815亿元,支撑消费持续修复。
企业贷款增加2645亿元,同比少增329亿元,但企业中长贷仍同比多增近2300亿元,而对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少增2600亿元。企业中长贷的多增,意味着企业投资活动加快。
3. M1回升、M2略降
7月财政存款增加4872亿元,同比少增约3200亿元,居民存款同比多减6160亿元,企业部门存款同比多减1600亿元。7月反映企业活期存款的M1同比回升至6.9%,企业流动性改善,而M2同比略降至10.7%,但随着信用的扩张和财政的投放,后续货币增速仍趋回升。
4.社融稳中略升,紧缩风险暂缓
7月社融存量增速稳中略升至12.9%,创2018年3月以来新高。展望未来,随着政府债券发行的加速,以及私人部门融资需求的回升,预计社融增速将继续回升,进而支撑经济复苏。M1增速回升反映微观企业流动性改善,而M2增速回落降低了货币紧缩风险,但M2增速回落与社融增速回升背离,从信用扩张的趋势看,后续M2增速或仍将继续回升。
(作者单位:海通证券)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4月13日,央行公布2025年3月以及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2月末,M2余额320.52万亿元,同比增长7%。M1余额109.44万亿元,同比增长0.1%。M0余额13.28万亿元,同比增长9.7%。
新口径下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一并纳入M1,能够有效缓解春节前集中发放工资等导致的企业-居民货币存款“跷跷板”效应。
第一财经梳理来看,按可比口径回溯后,M1与M2的剪刀差现象有所缓和,除1月外,2024年各月末的M1同比增速普遍上升1—4个百分点左右。
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443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