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孙明春丨香港经济展望:逆水行舟

第一财经 2020-09-02 10:50:41 听新闻

作者:孙明春 ▪ 杨奕轩    责编:任绍敏

逆境之下,香港各界人士在尽力巩固和重塑香港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在一些领域看到了转型成功的早期迹象。

作为一个高度依赖服务业的开放型经济体,香港经济今年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创。在疫情之外,香港还要应对众多其他挑战,例如2019年社会事件的后续影响、中美地缘政治,以及美国最近对港实施的制裁措施等。这些挑战使广大投资者深感担忧,主要表现在企业资本支出减少、当地资产价格下滑、部分跨国公司将区域总部迁出香港等方面。不过,逆境之下,香港社会各界正在尽最大努力,力图在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时,为未来的发展播下种子。

重重困难

香港经济陷入衰退已超过一年。1月下旬以来,入境管制和社交隔离等防疫措施严重影响了经济活动。在最糟糕的月份,访港旅客数量从近期峰值大跌99.9%,零售业销售额也从近期峰值缩水52.1%,双双创下史无前例的跌幅。受其影响,失业率从2019年1月的2.6%飙升至2020年7月的6.3%,创下15年新高,股市则在过去的31个月内一直在熊市中徘徊。

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也感受到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但与之前的衰退周期相比,房价和租金的调整幅度都较为有限。与2019年6月的峰值相比,住宅价格最多仅下滑了7.9%,远低于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海啸期间53.5%和22.6%的峰谷跌幅。租赁市场也呈现类似走势,住宅租金自近期峰值回落10.8%,不及亚洲金融危机期间28.8%和全球金融海啸期间23.4%的峰谷跌幅。写字楼租金仅回调8.5%,远低于前两次危机期间40.1%和18.8%的回撤。零售物业租金大跌13%,但仍低于亚洲金融危机期间22.5%的降幅。考虑到这次衰退的严重性及香港现今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房产价格和租金的调整于近期结束的可能性不大。

短期的经济困难、不断变化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来自上海和新加坡的激烈竞争,使人们更加担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长期竞争力。根据位于伦敦的智库Z/Yen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已从去年的第三名跌至今年的第六名,落后于上海(第四名)和新加坡(第五名)。今年上半年,新加坡更是取代香港,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一些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也于近期宣布了将地区总部从香港迁至上海或新加坡,甚至完全退出香港市场的计划安排。

逆水行舟

上述挑战是众所周知的。在理解当前挑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强调香港在一些领域的积极因素和发展,这些有可能在短期和长期支持并重塑香港经济。

首先,香港的财政状况是全球最健康之一。香港特区政府是为数不多有着连年财政盈余的政府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前(今年1月),其财政储备高达1.2万亿港元(占GDP的42%),这为特区政府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向当地企业和家庭提供财政纾困以应对经济困难。特区政府今年已宣布了两轮纾困计划,总额达2800亿港元。如有需要,特区政府还可推出额外的纾困措施,以进一步支撑本地经济。

其次,大量中概股回流香港二次上市为香港的金融市场带来了支持。面对种种不利因素,今年上半年香港的IPO发行规模仍位居世界第三,这主要得益于中概股的二次上市。尽管沪深两市上市规则改革对潜在发行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但中国内地与香港在法律和监管体系上的根本差异仍使后者在吸引发行人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第三,尽管面临种种挑战,香港社会各界人士也从未放弃维持、培养和发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他们一直在积极地寻找未来的增长机会,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大湾区、金融科技、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和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

以ESG为例,今年以来,香港加速推动培育ESG生态系统。截至今天,已有50家本地机构签署了《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其中超半数的签署机构是在过去的18个月内加入该计划的。近年来,香港的绿色债券市场也开始腾飞。2019年,绿色债券在香港的总发行量达到100亿美元,是2017年的三倍,也比新加坡同期的发行量高60%。已发行的100亿美元绿色债券中,香港特区政府发行了10亿美元,此举旨在为香港绿色债券市场建立基准。在资产管理行业,有31个ESG基金已通过证监会的正式认证。根据港交所的数据,近80%的香港上市公司现已满足ESG报告和披露要求。

近几年,香港也在推动金融科技平台的发展。迄今为止,香港金管局已批准8家虚拟银行,香港证监会也向许多金融科技公司和在线经纪商授予了经纪、咨询、交易和资产管理的牌照。8月21日,香港证监会向一家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就其虚拟资产交易和经纪许可申请发布了“原则批准”通知书。这些举措在今天看来可能意义并不重大,但假以时日,这些举措的积累将帮助香港从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转变为在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新型国际金融中心。

(孙明春系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杨奕轩系海通国际研究分析师)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海通国际宏观研究”。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