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大连经验”:如何打赢科学抗疫“加时赛”

第一财经 2020-10-11 12:45:32

作者:马晨晨    责编:刘展超

118例本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平均住院15天,仅39天后全部出院。患者零死亡、零插管,医护零感染。

2020年初,一场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而在国内第一波大规模疫情结束后,各地积极复工复产之际,几座城市再次被病毒“突袭”,引发全国人民关注。位于辽东半岛的海滨城市——大连,面对7月22日再度来袭的疫情,以一份张弛有度的答卷迅速完成了这场“加时赛”。

92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26例无症状感染者,平均住院15天,仅39天后全部出院。患者零死亡、零插管,医护零感染。

在大连,有人为精准的防控措施而赞叹,11天内社区新增病例实现零增长,集中隔离者达8000余人;有人为贴心的社区服务而感动,志愿者每天登门探望她九十多岁独居的父亲;有人为及时的政策帮扶而安心,企业防疫指导、物资供应、交通运输通通不成问题。

这些声音的背后,展现的则是大连在这场“加时赛”中贡献的宝贵抗疫经验。

精准施策:11天实现社区新增病例零增长

“7月22日那天凌晨四点多,我在睡梦中突然电话就响了,说又检测出阳性了。”时隔111天后,大连市再度出现本土病例,率先接到这一消息的是杨世宏。

作为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防制科科长,杨世宏并未感到慌张,而是迫切地想知道“这个病毒是从哪来的”。两小时后,杨世宏就出现在确诊患者的病房里。她即将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正是为了回答这一关键问题。

流调,即在传染病流行期间,通过追踪确诊者的活动轨迹,从而分析可能感染的来源和传播的范围。在医学上,流调既是精准阻断传播链的前提,也能避免公众陷入混乱。

石某,男,58岁,居住在西岗区工七巷,大连凯洋世界海鲜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发病前14天从未离开大连。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流调后,杨世宏和同事达成了一个共识:病毒喜冷,凯洋海鲜的冷库一定是排查的重点,那么所有与之接触过的公司员工都是高风险人群。

这一判断甚至还没来得及被写在纸上,杨世宏就接到了立即到市政府做汇报的通知。当杨世宏说出高风险人群范围时,一份343人的员工名录很快出现在了办公桌上。

行动立即展开。当天在厂工作的75名员工被迅速转移到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当晚核酸检测结果显示,12人阳性。更让人不安的是,剩余的两百多名员工中,大多分布在大连湾各个社区。这是一个外来打工者聚集的区域,人员流动大,生活圈混杂。

做最坏的打算,坚决行动。“患者可能去了很多地方,但是查监控也有遗漏。所以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把他去过的这个社区全部清空。”杨世宏口中的这一次被集中隔离者,包括密切接触者在内,人数高达2800余人。截至此次疫情结束,这个数字攀升到8000人以上。

这也考验着交通、卫健、公安等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尤其是对新冠病毒检测能力提出了挑战。高风险地区4次核酸检测,中风险地区3次核酸检测,为了实现“本底清、数据明”的目标,这座常住人口七百万的城市,最高峰的单日核酸采集量达到了125.4万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任务量,做工作的人一时上哪找?

大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孟军为一个决定感到庆幸,“今年6月,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暴发疫情,大连市卫健委对市级、县区级和乡镇级的流调、消毒等队伍进行了扩充和培训,这让我们从容不少。”

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也在这次实战中被研发——“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此前,多地使用过5合1混采方法,即5个标本一次检测,一旦发现阳性,5人重新逐一检测、确诊。从5合1到10合1,检测效率大大提升。

疾病流行曲线显示,疫情发生的最初三天,即7月22至24日发现阳性感染者55例,占全部病例的46.6%;以凯洋公司及大连湾街道为核心的高风险地区占96例,占全部病例的81.4%。在确诊病例中,通过密接排查到的占66%。严密的流调和全面的检测,有效控制了疫情范围。

这些数字对于大连市民而言并不陌生——疫情发生以来的48次新闻发布会,每次都在通报防控最新情况。大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孟军感慨地说:“我们能够顺利开展工作,离不开成功的风险沟通。政府传递的信息透明、及时,所以居民才能理解并配合我们的行动,杜绝谣言产生。”

7·22疫情发生后的11天后,大连实现了社区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零增长;25天后,大连实现全域降为低风险地区,恢复正常经济秩序;39天后,大连本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全部出院,全面打赢了“7·22”疫情防控阻击战。

跨过中风险,大连高风险地区防控级别直接降至低风险。这意味着感染者被及早地发现、隔离了,此后再无新发。

医疗救治:零死亡 零感染

7·22疫情期间,大连累计报告本地新冠肺炎病毒阳性感染者118例,其中本地确诊病例92例,本地无症状感染者26例。患者平均住院15日,实现了“重症零转危、治疗零插管、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目标。

这些患者都被收治在了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这家以防治传染病为特色的医院,48小时内紧急完成了整体腾空改造,全部用于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最多的一天,医院接收了26个病例。对我们物资储备、管理体系和救治能力都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张勇说。

硬件有了,“软件”也不能落下。220名医务人员进驻隔离病区,其中7名医生、11名护士具有驰援武汉经历。专家组及医疗队在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实行“一人一案一策”。所有的病例均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及抗病毒治疗,中医参与率达100%。

焦虑、抑郁、恐慌,这些是疫情期间常见的心理反应。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黄劲松,每周定期都会来到“六院”,为被隔离的患者“排忧解难”。

一位从外地来大连探亲的小伙子在医院里经常失眠,“怎么这事就摊到我头上了”、“我会留下后遗症吧”。黄劲松总是主动询问、耐心聆听、慢慢疏导,一遍遍向他解释治疗方案的优势。

“人们对疾病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如果能把疾病的传播方式等信息准确传达给每个人,就能让大家做好心理建设,降低心理问题的产生。”黄劲松说。

民生保障:服务到最后一公里

一听到要减少出行,甚至封闭小区,许多市民的第一反应就是家里的“米面油菜肉“够不够吃、要不要囤?

7·22疫情发生后的两天,大连曾一度出现居民集中大量购买生活必需品的现象,导致商场、超市销量大增。7月25日,米面油是此前日平均量3倍多。但这一情况并未持续,7月28日以后市场供应就逐步恢复到了常态化。

“我们既组织了商超集团调配物资,也启动了政府应急储备供应,所以大连的‘菜篮子’是充足的。工作的难点在于,怎么把东西送到封闭社区的居民手里。”大连市商务局长丛克介绍,政府为此专门建立了精准定向保障机制,同时畅通线上线下供应渠道。

由商务主管部门遴选出28家果菜、肉蛋奶、米面油和日用商品经营企业作为保障供应企业,匹配20个社区(村),定向配送到76个点位。居民通过平台企业进行线上下单,企业线下配送到指定位置,社区志愿者代为取货送到居民家中。

7·22疫情发生后的第三天,北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欢找到了居民杜晓男,希望她能带头筹建一支小区志愿者队伍,缓解这个8637户居民的社区内仅有九名工作人员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出人意料的是,仅用了三个小时,一百多人的志愿者微信群就建成了。尽管属于临时组建,但这支队伍承担的任务十分繁杂:分拣菜品、扛液化气、维护秩序……

“有什么活你就分”,杜晓男清晰地记得这些志愿者们最常说的一句话。

“我们社区办九个人都是女同志,平均每天只能在办公室睡两三个小时,所有人压力都很大”,刘欢说,但在这份工作中她最怕的不是人手不足,而是面对一些居民的不理解——只有用心、用情、用行动才能“心贴心”地沟通。

郭胜芝是北山社区的一位老住户,最让她揪心的是同一个小区里父亲的境况。在得知这位九十多岁的独居老人情况不明时,社区工作者第一时间送去了米和菜。

“我父亲有胆总管结石的病,我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幸亏他们每天都登门照顾”,郭胜芝激动地说,“在这么困难的时候,连儿女都无能无力的事,他们都尽力办到,我真的很感动”。

事实上,在大连湾地区封闭的那些日子里,类似的紧急情况层出不穷。病人的药买不着、钥匙忘带门锁打不开、家里亲人去世了……协调解决这些特殊问题的,是临时成立的大连市甘井子区疫情防控应急服务组。20万张印着一排排手机号码的“居民连心卡”被送到居民手中,有急事该找谁一目了然。

该应急组组长文长礼说,“应急服务就是要好老百姓的减压阀,只要是合理需求都尽力满足。我们一来,连110的接警次数都下降了。”

恢复经济:扛起科学防疫和经济发展双重担

如何在保障科学防疫的前提下,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发展?位于大连湾地区的中国一重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交出了一张高分答卷。

作为大连湾街道被划为高风险地区以来,地区内唯一始终保持正常生产的中央企业,一重大连的“零感染”成绩尤为突出。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全体职工群众的身心健康,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让全体员工不慌张、不恐惧,相信政府和企业。”一重大连代理党委副书记李志杰说。

随后,一重大连采取一系列举措落实防疫主体责任:摸排员工行动轨迹、公共场所定时消毒、规范防疫管理体系……百余名管理人员及骨干员工,连续21天全天驻守车间一线,数百名员工或乘班车点对点上下班或居家办公,有序的分级管理保障了国家重大项目工程进度。

“特别感谢市委、市政府在物资供应、核酸检测、交通运输、餐饮食宿等方方面面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全面保障,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公司的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李志杰说。

大连湾,从“一片沉寂”到恢复昔日活力,为更多企业做好科学防疫、顺利生产经营带来了经验和信心。

位于大连市金普新区的博格华纳联合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中美合资企业。新项目即将投产,急需外国厂商的专家赴华安装调试设备,但较长的隔离时间和繁杂的审批手续,让工期面临延误。正在企业一筹莫展之际,金普新区商务局成立的专班组为他们解决了这一难题。

原来,早在2月份大连市就开通了中英日韩4语种24小时涉外热线电话,积极推动在连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对符合条件的外籍人士返连发放邀请函,为企业高管及员工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多亏了这个绿色通道,项目一点儿都没耽误。”博格华纳总经理孙文亮说,“目前来看,我们的业绩较去年不仅没下降,还有了大幅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全面的政策支持,我们2月中旬就基本恢复了满产状态,赶上今年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机遇。”

同样抓住产业发展时机的还有大连脉鲜金属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专业生产便携式燃气灶具及五金件的生产厂家之一,脉鲜生产的卡式炉等产品远销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疫情蔓延的环境下,“宅经济”使得其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两成。

“国外的订单越来越多,我们担心产能跟不上、产品运不出去。好在政府主动提供了充足的口罩等防疫物资,还悉心指导我们如何消毒、员工分散就餐,同时保证海关渠道的高效畅通,消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脉鲜集团中国区总裁丁海国说。

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招商引资的步伐也没有停下。面对疫情期间“招商出不去、外商进不来”的情况,大连市商务局组织开展云招商等活动76次,将“面对面”交流改为“屏对屏”沟通。重大外资项目虽有延迟,但没有出现项目中断的现象,部分项目甚至实现逆势增资。

今年上半年,大连市进出口2028.7亿元人民币。其中对外贸贡献最大的是民营企业,表现出持续增强的势头。1至6月份,民营企业进出口额920.56亿元,增长27.73%,占比全市外贸总值45.38%,比去年同期提升10.9个百分点。

为了提振消费市场,大连市还积极组织精彩纷呈的“促消费”活动。5月29日,2020大连购物节·0411消费季”启动,掀起全市购物热潮。

“今年这场购物节的最大特点,一是时间长,往年不到2个月的购物节被拉长到了4个月零11天。二是主题聚焦,从前以商家促销活动为主,今年政府牵头策划了四大板块,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充分释放各大产业的发展活力”,大连市商务局局长丛克介绍,此次购物节还举办大连国际电商节等11个重点节庆和“大连社区惠民互助月”等50余项配套活动,参与企业两千余家,覆盖门店两万余家。

据统计,截至10月8日活动落下帷幕,21家大型商业企业销售额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重点商圈的人气及消费全线回暖;线上网络零售呈“爆发性增长”,购物节组委会还通过云闪付APP发放各类惠民消费券1.2亿元,给大连消费市场带来“乘数效应”。下一步,大连还将继续深化落实促消费振经济,打造“永不落幕的大连购物节”,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