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于变局中开新局,需要怎样的科学创新思维

第一财经 2020-10-26 19:49:39 听新闻

作者:刘功润    责编:任绍敏

坚持创新的“定力”,就不能追求“快”字当头,更不能一说发展就是加大投资、开工上项目;不能只考虑经济活动的活跃与表面的繁荣,却不管背后的实际效益;不能只考虑工程项目本身的短期利益,全然不顾资源、环境等隐性代价;不能只考虑低劳动成本优势,忘记了劳动力再生产和大量延后成本将积重难返。

时代奔涌向前,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席卷全球,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今,这一世纪大变局又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加速演进,使得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因此,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尤其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育新机”“开新局”的根本,在于要有创新思维指导下的创新实践。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创新引领巨大变革的新经济时代,只有顺应科技创新、观念创新、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潮流和趋势,国家、企业和组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不能忽视新科技浪潮整体性、结构化要素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局势深度生成、深化进程中的巨大催化作用,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5G、大数据、云计算、量子科技以及生命科学等前沿科技构成的全方位创新实践,推动着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阶段快速转变。

在一个创新主导的世界里,我们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状态。一方面,要努力追赶科技浪潮,比如硬核的芯片技术,一定要在“卡脖子”技术问题上实现突破,要真正用“中国智造”引领中国新的经济未来。另一方面,则是更深刻的思维突破问题。我们需要回答时代之问: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创新思维?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在创新的思维上突破桎梏,那就很容易走老路,从“0”到“1”的源头创新依然难以形成。

科学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把握好“积极扬弃”这个前提。从现实的语境看,所有的创新实践,都不可能是“空中楼阁”,而应该是在一定工作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应该看到存量与增量的互动关系:所保持或坚持的存量部分是增量的起点,为增量创造条件和基础;增量的不断积累又会转化为新的存量,并反过来促进原有存量的增长、形成新一轮增量。存量和增量的互动是我国渐进改革的一大特点,它也应该成为指导各项事业的总原则。

基于这种创新思维方法论,我们应该意识到,无论当前我们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方位上,无论当前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国际国内大变局,无论是“关键时期”“特殊时刻”抑或是“前所未有的大挑战时期”,我们都应当首先全面、客观、科学地分析过去的工作,积极“扬弃”,实现合理传承。

当然,不搞“推倒重来”,但也绝不意味着要机械地重复走老路,而是要在合理继承的基础上“前进”和“超越”;而是要因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因着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新变化,针对工作中出现的“空白点”和“盲区”,创造性思维,积极探索出新机制、新途径、新方式。比如,数月来,中央多次重申,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今天倡导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绝非是对多年改革开放道路的背弃,恰恰相反,而是基于对当前国际国内大环境、大格局变化下的科学调整,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理性选择。

科学的创新思维,关键还在于要强化创新的“定力”。一般而言,创新的过程是“寂寞”而“漫长”的,守得云开见月明。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发展的速度会慢一点,但这样的发展由于其前瞻性以及可持续性的特点才是真实的发展,才是靠得住的发展,也才是人们所期盼的发展。坚持创新的“定力”,就不能追求“快”字当头,更不能一说发展就是加大投资、开工上项目;不能只考虑经济活动的活跃与表面的繁荣,却不管背后的实际效益;不能只考虑工程项目本身的短期利益,全然不顾资源、环境等隐性代价;不能只考虑低劳动成本优势,忘记了劳动力再生产和大量延后成本将积重难返。说到底,就是要保持创新创业的“初心”,不能只关注财务报表,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创新就有可能折戟于半途,也可能被“异化”某种噱头而名不符实。

重要一条,好的创新思维还必须体现在“接地气”和“抓落实”上。创新不是天马行空,不能停在天上画蓝图,而是要有目标导向。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要为解决实际难题而创新。在这个意义上,接地气的创新是要“真枪实弹”,创新研究和创新性项目要掷地有声。如果没有现成经验和惯例可循,那就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要拿出可操作的方案。毋庸讳言,现在有些创新的导向存在问题。试问,现在有多少所谓创新的专利发明出来就束之高阁了?又有多少创新性设计根本就没法付诸实践?因此,科学的创新思维,不能虎头蛇尾,必须要一张蓝图绘到底,要考虑可行性,要重视落实、重视执行,定下来的事情要雷厉风行,部署了的工作就要一抓到底。

(作者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上市券商监管规定再迎大修,证监会四举措加强监管促“领头羊”做强

此次修订主要涉及四大方面,包括优化发展理念、加强投资者保护、健全内控治理、完善信息披露等。

04-12 17:41

资本市场迎第三个“国九条”,明确提高上市标准、完善科创属性评价

这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又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

04-12 15:47

擘画数字未来,深化数据改革——“首次全国数据工作会议”解析与展望

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正迈向一个由数据驱动的未来。这一转变,旨在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4月1日至2日,北京成功举办了首次全国数据工作会议,这不仅是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要性的强调,也是对数字中国建设未来蓝图的深度探讨。

04-08 03:36

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

新质生产力是指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以新技术为驱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涌现的生产方式。它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和融合性的生产力形态。本文将探讨中国如何积极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分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及未来政策支持。随着以深圳、上海等城市通过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当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04-01 01:19

政策产业共振,低空经济元年已至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发展低空经济成为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在政策产业共振下,低空经济概念持续火热,2024年或将成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

03-29 02:4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