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食品龙头企业良品铺子、三只松鼠近日相继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尽管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虽有恢复,但均呈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数据显示,良品铺子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55.3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4亿元,同比下降16.15%。三只松鼠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72.31亿元,与去年相比同比上涨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4亿元,同比下降10.62%。
针对良品铺子和三只松鼠增收不增利的现象,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两者背后原因各不相同。良品铺子总部位于武汉,是此次疫情的集中发源地,盈利情况主要受到疫情影响,具有阶段性特点,而三只松鼠则存在结构性短板。
公开数据显示,线上是三只松鼠主要的销售渠道。2020年上半年,三只松鼠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以及自营APP的合计收入达44.6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5.02%。而良品铺子线上和线下的营收比例则较为均衡,根据其三季报,电子商务业务的营业收入占公司总体收入的47.6%。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在互联网红利逐渐消退的当下,线上获取流量的成本不断提升。从毛利率上来看,线下直营店和线上相比更具备比较优势。以良品铺子为例,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电子商务业务的毛利率为32.47%,低于直营零售业务52.72%的毛利率。三只松鼠过于依赖线上,使其整体增长速率和获利空间逐渐削弱。相较而言,“两条腿走路”的良品铺子则更加重视线上线下全矩阵布局的平衡性。
此外,朱丹蓬表示,从数据质量来看,三只松鼠主要获取数据的来源是线上,缺少门店数据的支撑,容易导致对消费趋势掌握不准,影响采购、包材等环节准备的情况。
从单季度营收净利情况上看,良品铺子从2019年第一季度至今,每季度的营收和净利表现较为平稳,三只松鼠则波动较大,净利润呈现下降趋势。除了2019年和2020年第一季度以外(三只松鼠以坚果炒货类食品为主,节假日期间需求较大,且由于年货季客单价较高,运输费等相关费用率较低),三只松鼠在营收略高于良品铺子的情况下,净利润均不敌前者。
此外,良品铺子2020年第三季度的营收为19.2亿元,基本达到去年同期的营收水平。而三只松鼠2020年第三季度的营收为19.7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2.03亿元,减少了10.17%。
值得注意的是,三只松鼠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了线下门店的重要性,并正在逐渐扭转其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根据其披露的数据来看,2020年上半年,其一共新开了38家投食店以及209家联盟小店。同期良品铺子一共开了25家直营店以及47家加盟店。此外,三只松鼠2020年第三季度营收虽较去年同期减少10.16%,净利润却同比上涨161.72%。
湖北近年来涌现出潜江龙虾、随州香菇、洪湖藕带、武当山茶等多个区域公用品牌。这些优质农产品如何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若按销售渠道分类,三只松鼠毛利率最高的渠道是短视频平台,连续三年毛利率超过30%。
当零食行业掀起一阵“高质价比”的风潮时,不同企业产生了不同的业绩变化,有些企业的毛利率因此受影响,有些企业的业绩则得到提升。
业内看来,量贩零食本质是折扣零售,决胜于规模与效率,因此,把品类拓宽,本质上没有改变生意的底层逻辑。
打着“打假”旗号滥用消费者权利、滥用行政和司法资源、滥用媒体宣传公权的“职业索赔人”行为,超出了法治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