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用7年时间做到(税前营收)120亿,也做到了上市,我们再用3年时间又回到了120亿(税前营收)。”近日,在上海举办的“三只松鼠2025三生万物·生态大会”上,三只松鼠(300783.SZ)创始人章燎原说。
近年来,零食赛道老牌玩家三只松鼠的业绩波动较大。财报显示,公司营收从2014年的9亿元一路应声上涨至2019年的102亿元,后又逐渐跌至2022年、2023年的70多亿元。2024年,三只松鼠再度录得106亿元的营收。
为了重回百亿营收,三只松鼠这几年的动作不少。2024年10月,三只松鼠收购了爱零食、未来已来、致养食品这三家企业,正式跨入了量贩零食、折扣超市和坚果乳赛道。现在又推出了宠物、日化等子品牌。
“大家可能认为三只松鼠还是一个坚果企业,而我们已经从坚果到了零食,到了饮料,到了全品类。此外,我们还从线上的销售到了全渠道的业态。”谈及三只松鼠的变化,章燎原表示。
目前,三只松鼠旗下正在孵化33个子品牌,包括宠物食品品牌金牌奶爸、卫生巾品牌她至美、母婴用品专业品牌小鹿蓝蓝CARE。
对于为何从一家食品企业进军其他零售品类,章燎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品类的渠道的利益分配体系不健康,三只松鼠想改变这个局面。
“譬如湿纸巾,假设别人卖14块9,可能成本只占35%,除了自己赚了很多钱,中间还有各种成本浪费。而我们卖的价格可能是他的8折,中间再拿出一部分成本把质量提高,这就是机会。”章燎原表示,他要做的事是试图做到“前店后厂”来降低成本。
背后支撑三只松鼠诸多品牌的是渠道和供应链的更新。
渠道方面,曾经在电商渠道起家的三只松鼠,这两年在打磨线下渠道。“我们在线下是全渠道业务推进,包括零食店也好,便利店也好,折扣店也好,我们自己开生活馆也好,我们做的商品都是‘高端性价比’的。”章燎原说。
早在2023年4月,三只松鼠明确了“高端性价比”战略,通过供应链整合及强化内部管理提质降价,在保障基本利润的前提下使终端售价保持在良性水平,该策略还聚焦降本和渠道改革。
供应链方面,近几年,三只松鼠通过自建工厂提高了产品的自产比例,强化了品控。
即使如此,外界也有声音认为,三只松鼠的投入成本巨大,风险也较大。
对此,章燎原回应称:“我们的成本是核算到每一个小组里面去的,几乎看不到浪费的地方。你看到33个品牌,它是先试跑,比如说瓜子跑出来,金牌奶爸跑出来,我们才会加码。现在的模型是一个测试的模式,是一个数字化时代讲概率的模型。当一个商品卖得不错,我们才会去投入营销费用,才会加码。”
3月27日,三只松鼠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106.22亿元,同比增长49.30%;归母净利润为4.08亿元,同比增长85.51%。其中,坚果类产品营收53.66亿元,同比增长40.76%,占总营收的50.5%。
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23亿元,同比增长2.13%;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下降22.46%。至于2025年全年业绩是否能够维稳甚至增长,就要看三只松鼠的多品类策略是否被消费者买单了。
若按销售渠道分类,三只松鼠毛利率最高的渠道是短视频平台,连续三年毛利率超过30%。
当零食行业掀起一阵“高质价比”的风潮时,不同企业产生了不同的业绩变化,有些企业的毛利率因此受影响,有些企业的业绩则得到提升。
业内看来,量贩零食本质是折扣零售,决胜于规模与效率,因此,把品类拓宽,本质上没有改变生意的底层逻辑。
从AI、机器人到消费,近期板块轮动大涨的个股都是公募基金轻仓或没有持仓的个股。
从公司整体营收和净利润情况来看,零食和新茶饮赛道的各企业都是“冷暖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