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转债视角,看信用风险

2020-11-24 11:36:41

作者:赵伟    责编:张健

信用风险相关事件冲击下,近期转债市场受正股和转股溢价率的拖累持续下行。10月底以来,华晨违约、永煤违约等信用风险事件频发,转债和正股同步下行,但转债表现显著弱于正股,市场中出现大量转股溢价率主动压缩的个券。信用风险对转债的影响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种:中短期来看,信用风险对转债的影响,主要有流动性和正股预期两种路径:1)信用风险冲击导致机构流动性紧张,引发转债抛售等,多影响银行等大盘转债及高价高溢价率品种;2)信用风险也可能导致市场对正股的预期发生变化,多涉及部分可能存在信用瑕疵的个券。

信用风险冲击下,转债市场价、溢价率大幅下降

信用风险相关事件冲击下,近期转债市场受正股和转股溢价率的拖累持续下行。10月底以来,华晨违约、永煤违约等信用风险事件频发,转债和正股同步下行,但转债表现显著弱于正股,市场中出现大量转股溢价率主动压缩的个券。具体来看,主动压估值的个券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以银行、非银等为代表的流动性较好的大盘个券,部分基本面偏弱的低价转债,以及少数高价/高转股溢价率品种。

信用风险对转债的影响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种:中短期来看,信用风险对转债的影响,主要有流动性和正股预期两种路径:1)信用风险冲击导致机构流动性紧张,引发转债抛售等,多影响银行等大盘转债及高价高溢价率品种;2)信用风险也可能导致市场对正股的预期发生变化,多涉及部分可能存在信用瑕疵的个券。中长期来看,转债扩容过程中,信用风险频发可能导致市场对债性转债的定位降低。

历史上,曾有4次较为明显的信用风险冲击;期间,信用出现一定分层,机构流动性阶段性紧张。

例如,2011年4月前后,滇公路、上海申虹及云投事件爆发;2016年3月底开始,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国企频繁违约;2018年,民企、尤其是上市民企违约显著增多。几个信用风险发酵阶段,信用利差、尤其是中低等级信用债信用利差持续上行;债市调整引发债基赎回,使得机构流动性紧张。

信用风险发酵期间,正股表现分化,转债多受溢价率主动压缩影响而下行、表现弱于正股。2011年4到9月,转债受正股和溢价率双重拖累而下跌;期间,中行、石化等大盘转债的正股和溢价率同步下行,二者价格一度低于90元。2018年4月到6月,溢价率处于较低位置、压缩幅度不大,转债主要受正股影响持续调整;期间,洪涛、海印、辉丰、亚太等资质稍差的低价券主动压估值天数较多。

经验显示,信用风险事件对溢价率的冲击多为短期干扰;目前转债市场情绪已有所缓解,驱动逻辑或重回正股。

情绪指标显示,溢价率主动压缩或接近尾声;部分个券溢价率、市场价降至低位,可关注优质低价券配置价值:

成长板块,关注 5G、新能源汽车等自身需求改善的行业;2)周期板块,优先关注需求改善持续性较强的行业,如出口相关行业;持续关注造纸等竞争格局逐步改善的传统行业。

中长期来看,信用风险事件频发可能影响转债市场的定价逻辑,尤其是债性转债的定位,需要将信用风险的分析纳入转债定价体系。信用违约事件频发背景下,转债投资者对于信用风险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同时,转债市场持续扩容,使得投资者的个券选择也在大幅增加,这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对于债性转债的定位逐渐下降。近年来,市场价低于105元、100元的纯债溢价率均值明显低于过往年份。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或监管政策出现大幅调整,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作者为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