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趋势(2021)”,分析了我国在移动信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智能化发展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我们要及时把握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介绍,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已经成为全球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科技领域之一。
这14个发展趋势主要存在于以下领域:信息化、计算机系统与软件、网络与通信、计算机应用、网络安全、集成电路、数据、感知、电磁场与电磁环境效应、控制、认知、测试计量与仪器、区块链、光学工程。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算力成为人类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介绍,在计算机系统与软件领域中,超级计算系统正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下一个目标。超级计算正从科学工程计算向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等新兴计算领域快速拓展。同时,以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等为代表的一批新概念计算模式,正受到全球业界的广泛关注。
此外,专家组也公布了其他领域的发展趋势:5G移动信息网络加速构建,其推广完善及与各行业的垂直整合仍存挑战;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的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等取得突破,推动智能时代的应用创新发展;信息安全技术在“双循环”战略需求牵引下加速寻求发展新范式;大数据是信息社会最为庞大且以指数级增长的基础资源;区块链技术发展持续创新等。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自2014年起持续开展《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工作,旨在分析研究电子信息领域年度科技发展情况,综合阐述国内外年度本领域重要突破及标志性成果。
受预期转变和预算收紧的影响,消费电子产品正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我们坚持绿色发展,我们坚信工程改变世界的力量。
AI产品要提高收入,Agent要进入企业,具身智能要接地气。
①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②阿里通义千问发布原生全模态大模型Qwen3-Omni;③腾讯混元3D-Omni、混元3D-Part发布并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