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孙明春:ESG投资的经济学意义︱明言ESG

第一财经 2021-02-21 21:55:04 听新闻

作者:孙明春    责编:任绍敏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ESG投资者实际上是在鼓励企业尽可能把自身商业行为对环境、社会造成的外部性“内部化”,鼓励企业主动重新划定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在新的企业边界之内追求利润最大化。

ESG(即环境、社会责任及企业治理)投资近年来呈现出指数型成长态势。笔者认为,它的兴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原因。ESG投资是市场自发的、对过去半个世纪全球经济发展中日益积累的“市场失效”现象的一种纠错机制。它试图在政府干预最小化的前提下,激励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挑战,降低技术快速变革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伦理冲突及社会矛盾。ESG投资力图把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造成的“外部性”尽可能“内部化”为企业的成本,实质上是在重新定义企业与市场的边界。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英美为引领,全球兴起了新一轮的全球化、市场化与自由化的浪潮。中国也在1978年开启了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开放进程,带来经济实力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与此同时,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人类社会迎来了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与后工业化浪潮。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过去半个世纪,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很可能超过了之前数千年的总和,给全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的福利改善。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市场失灵和监管缺失也导致各类风险,矛盾不断积累。例如,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无视生产与商业活动的外部性,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过度砍伐森林、占用耕地、排放温室气体或污染物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断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导致大量就业岗位消失、收入/贫富差距扩大;企业激励员工过度工作、过度竞争,导致员工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为抢占市场,企业开发、营销令人上瘾的产品或服务,或通过低价营销策略诱导消费者过度消费(甚至浪费);企业过度获取、使用甚至交易客户隐私信息,或利用大数据来影响、控制客户的信息获取、价值取向、政治判断等;一些高科技企业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开发、应用一些目前在伦理、安全等方面尚存争议的技术和产品;等等。

以上行为有的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有的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或监管,有的则因为对其所造成的伤害很难识别与鉴定,令监管者望而却步。因此,在市场化导向及利润驱动下,上述企业行为没有受到法律和监管约束。但它们产生的社会危害却不容忽视。虽然这些危害短期内看似无足轻重,但如果放任自流、日积月累,相关风险和矛盾很可能变得不可逆转或无法调和,甚至有可能酿成自然或人文灾难。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强行介入,通过行政干预来管制企业行为、防范风险积累,则有可能扭曲市场运行机制,扼杀企业创新的能力和积极性。

在这一背景下,ESG投资诞生了。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投资者,决定使用自己手中的资本,试图通过“用脚投票”的市场机制来引导被投资企业采取自律行为。那些对环境不友好、不关心员工福利或公司治理混乱的企业,即便其财务表现优异,ESG投资者也避而远之;而那些主动保护环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改善公司治理的企业,即便因此承担额外成本或损失,ESG投资者也积极成为它们的股东,用手中的资本来支持这些企业。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ESG投资者实际上是在鼓励企业尽可能把自身商业行为对环境、社会造成的外部性“内部化”,鼓励企业主动重新划定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在新的企业边界之内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仅限于要求企业对ESG相关要素做强制性的信息披露,避免了“有形之手”对市场运作的直接干预,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为什么ESG投资越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支持和实践。

(作者系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