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健全绿色发展经济体系需政策全面支持

2021-02-23 20:35:03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许云峰

绿色发展迫在眉睫,既是一场艰难的挑战,也是一条遍布机遇的赛道。

近年来,民众的幸福感与生态环境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十九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最近更是强调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构建绿色产业链,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提供支持。

其实,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随即“碳达峰、碳中和”被写进越来越多的政策文件,今年初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推进适应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所谓碳达峰,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碳中和则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可以说,绿色发展迫在眉睫,既是一场艰难的挑战,也是一条遍布机遇的赛道。

从能源角度讲,无疑需要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意见》要求要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

不过,提高风电、光伏的比例,需要配套的储存跟外送系统,而此类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政府的参与甚至主导不容易做到。统计显示,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已经占到电力总装机比例的20%以上,但电力贡献只有8%。这是因为目前风电、光伏发电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用小时比较低、发电不稳定,如果不解决储存和外送问题,即使风能、光伏发电比例提升,也难有多大的市场。

构建绿色产业链方面,《意见》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实施绿色采购、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实现产品全周期的绿色环保。

然而,纯粹依靠企业自律自发很难解决问题,所以政府层面应探索建立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意见》也提出,将培育建设一批绿色技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创新基地平台,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财政资金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项目、市场导向明确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

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是融资与财税支持。目前而言,新能源企业的融资分为两种情况,国有企业可以拿到全社会最低的融资成本,而相当部分的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普遍较高,这一局面亟待通过尽快做到项目和投资主体的信用切割等方式来改变。

《意见》也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考核力度,并支持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同时要求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继续利用财政资金和预算内投资支持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能源高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等。

应该说,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永恒课题。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为载体,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势在必行。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