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以区域中心建设促一体化融合

2021-02-24 21:17:31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许云峰

建立更多的跨省级的区域中心,推动区域一体化加速。

这几年,从政策的接连发布到诸多城市群与经济带的系列动作,展现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区域一体化日益明显。

2月2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提出到202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基本建成;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全面建成。

需要指出的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不仅包括传统虹桥所在的上海市几个区,还包括江苏省苏州市的昆山市、太仓市、相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浙江省嘉兴市的南湖区、平湖市、海盐县和海宁市。具体而言,《总体方案》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核心,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金山—平湖等省际毗邻区连点成线,深化演绎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功能布局。

随着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一体化,尤其是较发达地区的融合集聚对周边的辐射乃至全国的引领作用愈发重要。在此,通过设立示范区、建设中心枢纽及跨省份都市圈等新模式实现区域融合,显得至为关键。

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就强调,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

当前的一个共识是,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是市场经济最根本的要求,要素的流动得益于铁路、公路等基础交通的快速发展,而更深层次的畅通在于打破制度上、体制上的隐性壁垒,提高政策协同性更是关键。

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为例,《总体方案》要求加强服务长三角的功能平台建设,推动要素交互融通,促进公共资源普惠共享,为长三角走向国际提供商务、贸易、交通等领域的高端服务,并鼓励长三角其他地区各类主体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内布局设点,利用政策优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水平。

事实上,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本月还发生了一件大事:2月8日,国家发改委原则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将由江苏、安徽两省共同推进规划实施,这是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都市圈规划,涉及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市(区),打破了省际限制。

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类似,南京都市圈以健全同城化发展机制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创新体系协同共建、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

都市圈不是传统的行政区,而是现代的经济社会功能区、生态保护、交通网络和社会治理等,以市场驱动为主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更是按照自身的逻辑延展和布局。南京都市圈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各区域在寻求内部融合突破时,亦可根据自身实际效仿。

总体而言,不论是都市圈还是区域中心枢纽,主要目的之一都是为了打破阻碍区域融合发展的体制约束。短期要在生态、城镇化、交通走廊、上中下游产业布局、区域发展格局等方面进行全局考虑;长远来看,区域内各类生产要素都应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包括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流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

未来,要建立更多的跨省级的区域中心,推动区域一体化加速。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