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司长徐善长在发布会上表示,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部署要求,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我委会同商务部联合发布《特别措施》,这是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又一个重大政策红利,是对海南乃至全国市场准入政策机制的突破性探索,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安排,对其政策内涵需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
一是着眼于直接服务自贸港特殊定位,精准推动海南发展。特别措施的“特别”之处体现在,是为海南自贸港建设量身打造的措施。紧密围绕国家赋予海南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战略定位,充分考虑海南独特地理区位,突出精准性、有效性、开拓性,找准社会资本有进入积极性意愿和破除壁垒迫切需求的关键点,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提供重要的制度支撑。
二是着眼于特别措施不设条框,在“管得住”的前提下,切实放宽文化、医疗、教育等行业准入准营门槛,千方百计破除壁垒,有效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特别是在网售处方药、商业航天、新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作出开拓性探索,全面重构行业准入与监管机制,在市场准入体系建设中形成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创新氛围。
三是着眼于汇聚全球资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制定出台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能够向全球投资者和消费者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决心。《特别措施》把海南打造成为世界范围市场准入的标杆,形成极具吸引力的市场环境。具有中国特色的自贸港市场准入标准体系和市场环境将极大地促进全球优质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高效汇聚,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动能。
商业航天是国家确定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增长引擎。
土拍市场上的“新面孔”持续增多。
将修订并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研究制定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政策,为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提供更多的机遇。
中美日内瓦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反映出双方都有管控分歧、寻求共识的动机,以保护两国经贸关系不偏航。这源于中美经贸关系的互利共赢本质,也揭示了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客观现实。
加工增值30%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是海南自贸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核心税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