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留在一线城市?对于小伙伴来说其实是个职业选择问题。在一线城市的确有很多好处:通常的经济学研究认为大城市有强大的人才集聚效应。而且经济学里还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叫人力资本外部性,它的意思就是说待在一个大学生比较丰富的一线城市,能够从周围的同事、生活中的朋友当中学习到很多知识,那么这样的话,你生活在一个大城市里面就可以享受很多的知识溢出效应来提高你的收入水平。
那么与此同时,在大城市还享有比较好的公共服务生活质量;还有就是小伙伴可能会更感兴趣的多元生活。在大城市,通常来讲,消费不管是在文化、娱乐还是餐饮,都有比较丰富的多元化色彩。
那么随着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服务消费也越来越讲究。而且在消费服务的时候,也需要更多的服务数量、质量以及多元性。通俗来说,就是一线城市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说了这么多,我也必须得告诉大家,职业选择不光是一个工作的问题,还要考虑它的生活成本。在一线城市生活,房价会相对高一点。还有在一线城市上班,各种各样的压力也比较大;通勤时间也比较长。
所以,到底在一线城市待下来就业,还是回到自己老家的二三线城市甚至小县城,还是要看大家的职业还有你的偏好。
如果你自己的职业呢是属于那种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教育、文化、科技这样的一些行业,你在大城市就能享受到比较丰富的人力资本外部性。
但是如果你的工作岗位是属于一般的公务员,或者不是那么需要大城市发展那样些机会的一种工作的话,那么你在小城市呆着可能压力就没有那么大。
总的来说,你需要记住人力资本外部性这个概念。那么,人力资本外部性会大到什么程度呢?
根据我跟哈佛大学的埃德华格雷泽(Edward L. Glaeser)这样一位世界级的著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如果一个城市比另外一个城市的人均受教育水平如果高一年的话 ,那么教育水平比较高的那个城市人均的收入就要比其他城市要高20%左右。
所以这样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本外部性产生的增加收入效应可能就会对你产生吸引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以后愿意选择在北上广深这样一些一线城市来工作,但是不管怎么样,最后的选择还是交给你自己.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从园艺交流到健康疗愈等主题,上海国际花展不断进化,推动人们思考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迪拜一直靠虚拟的钱的流动来生存,而它也一直致力于通过建造将虚拟变为实体。在这里,建造是一则传说,是身份的源泉,是它本身的目的。
4月15日,城市更新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研讨会以“科技赋能城市更新 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有24个,比上月增加6个;二手住宅环比上涨城市有10个,比上月增加7个。
中国经济“第四极”的成渝地区,已经成为人口流向新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