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企业为何对“环强险”有抵触心理?专家建议解决这些痛点

第一财经 2021-04-23 17:17:35 听新闻

作者:一财大政    责编:杨小刚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开展环强险试点,覆盖涉重金属、石化、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处置等行业,保险公司已累计为企业提供超过2000亿元的风险保障。

在各地推行了十余年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简称“环强险”),仍有几大痛点亟待破解。

在今天(23日)召开的环强险江苏省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建议,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环强险解决方案,包括保前的保费咨询评估、保中的环境风险控制、固废物处置的相关培训,以及保后的数据管理等。

早在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保监会就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了环强险政策试点,当时这项保险还不具备强制性。2018年,生态环境部、银保监会出台《关于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由责任保险上升到强制责任保险。

“这是环强险走上强制迈出的关键一步。”研讨会上,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宣传推广中心负责人马明宇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开展环强险试点,覆盖涉重金属、石化、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处置等行业,保险公司已累计为企业提供超过2000亿元的风险保障。

环强险的实施可以有效弥补环境风险管理工具“短板”,发挥环境政策协同效应。

马明宇同时表示,环强险虽然在政策上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但是在调研中仍发现了诸多痛点和问题。

他举例说,对于企业来说,获得感偏低,涉污企业认为环强险的出险概率偏低,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偏低、环保自主意识薄弱,多数企业有抵触心理,希望降低环保投入。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市场规模偏小,目前用户都以强制名单内企业为主;欠缺专业性的风险控制团队和风险控制系统去完善定损定责以及数据支撑。往往根据企业的风控调查表来判断风险等级,再根据环强险的保费计算公式得出企业应交的费用,出完保单后即结束,没有后续服务。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市场活力待激发,风险管理待优化,智慧化监管能力待建设。目前仅实现了数据搜集,没有形成智能化科学管理系统。

马明宇表示,应建设环评服务团队,为监管部门、投保企业、保险公司提供有效数据,为事前、事中、事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提升企业环境风险管理能力。

马明宇介绍,目前该中心已在山西、江苏、河北三省开展试点,山西投保企业达到300家左右,潜在投保的重点地区企业在2000家左右。

研讨会上,原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巡视员、副主任阚宝光也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发期,一些地方的工业企业污染问题频发,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有着“绿色保险”之称的环强险十分必要。

阚宝光说,实行环强险后,保险机构的身份也被“置换”为环境事故赔偿责任主体,这将迫使其积极投入到投保企业环境风险治理之中,协助企业提高环境风险管理水平。

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提出,相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环强险。阚宝光认为,这无疑大大推动了环强险制度的落地,为今后环强险制度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