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9家信托公司披露年报,江苏信托净利下滑20%

第一财经 2021-04-27 23:42:10

作者:陈洪杰    责编:钟强

头部公司开始主动大力压降规模。

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截至发稿时,共有9家信托公司公布了2020年财务数据。整体而言,上述公司大多数位于行业头部及中上部,净利润表现不错,其中,平安信托、五矿信托、英大信托等净利润同比2019年增幅在双位数以上。

不过,行业分化较为严重。例如,江苏信托去年净利润为19.44亿元,大降19.64%;中融信托净利润为13.73亿元,净利润大降21.42%。

但就头部公司而言,在监管回归本源的政策引导下,信托压降的规模不少。例如,去年平安信托压降通道性业务规模505亿元,压降融资类业务规模317亿元,压降房地产业务规模315亿元。2020年末,中信信托事务管理类业务规模为5657.51亿元,同比降33%。

“近年来,监管机构调控措施频出,强力引导信托行业转型,传统展业受限、新兴业务有待进一步探索,这给信托公司带来较大的转型压力和经营压力。另外,金融行业虽然整体运行平稳,但债券违约企业数量创新高且向高信用主体蔓延,都加剧了信托公司的展业困难。”一位行业分析人士表示。

大部分公司净利润上升

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再加上信托业市场环境、监管政策发生深刻变化,行业风险加速暴露,信托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1月16日,第一财经记者获取的58家信托公司未经审核2020年财务数据显示,受风险项目的影响,部分尾部信托公司亏损数十亿。不过,截至目前,9家已发年报或财务数据的信托公司中有7家表现不错,净利润与2019年相比处于增长趋势。

(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整理)

其中平安信托较为抢眼,去年一举扭转了经营业绩连续三年下滑的趋势,营业收入、净利润、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三项核心指标,均同比增长超16%。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61亿元,同比增长16.72%;净利润30.85亿元,同比增长16.34%;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3.35亿元,同比增长16.50%。

“去年实现全年风险资产零新增。同时,通过制定‘一户一策’的风险化解方案,不断调整、完善清收处置计划,化解超过40%的存量风险资产。”平安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

英大国际2020年年报显示,去年其子公司英大信托实现营业收入为18.03亿元,净利润为12.38亿元,增长比率为19.12%。2020年,中粮信托实现营业总收入8.12亿元,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020年,江苏信托实现营收25.63亿元,同比下降20.77%;净利润19.44亿元,同比下降19.64%。中融信托实现营收53.11亿元,同比增长2.67%;净利润13.73亿元,同比降低21.42%。

有分析人士称,信托业正处新一轮整顿期,业务发展压力,叠加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管控压力,推动行业加速转型。当下,信托公司的非标业务受限,无论是主动转型还是被迫转型,信托公司都在开展标准化产品,但与具备丰富标品投研能力和投资经验的公募基金、券商等机构相比,竞争能力不足,再加上理财子公司的冲击信托销售难度进一步加大。

压降和转型

在监管趋严情况下,不少头部信托公司开始大力压降规模。平安信托去年压降规模1137亿元,其中,通道性业务规模505亿元,压降融资类业务规模317亿元,压降房地产业务规模315亿元。

就整个行业来看,2020年年末,信托资产规模下降到20.49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下降的背后,与行业持续压降融资类和通道类业务有关。从长期来看,逐步压降融资类信托是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的转型目标。2020年6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信托公司风险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信托公司压降违法违规严重、投向不合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

“信托在财产独立性、风险隔离、灵活性及架构稳定性方面具有制度优势,兼具财产管理和财产转移的双重功能,可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财产管理需要。信托公司应积极提升资产管理和配置能力,丰富财富管理信托的产品类型,帮助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一家信托公司称。

上述信托公司还表示,信托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灵活性优势,围绕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的投融资需求提供综合投行服务;大力构建资本市场投研力量,提升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和配置能力,开发设计出更多符合客户资产配置需求的证券投资信托产品,如TOF、TOT、MOM产品。

“应大力开展养老信托,助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盘活老年人手中的大量金融资源,投放到对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有至关重要作用,又对提高老年生活品质有巨大影响的相关领域,更加有效地弥补目前国家社会投资的缺口,更好地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金李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