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变身个体户到享受工伤保险,地方探索灵活就业保护机制

第一财经 2021-05-31 22:20:57 听新闻

作者:郭晋晖    责编:杨小刚

除了将劳动者注册为个体户,推动实施相应的社保这一模式之外,未来还应当思考如何创造更多的发展模式,比如让政府、平台与劳动者多方参与和承担责任等。

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家庭服务员等灵活就业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这些“熟悉的陌生人”劳动保护和社保权益不足的情况,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先行先试。

日前,在贵州召开的数博会上,来自上海的网络主播刘晓彤从灵活就业平台“好活云”的百万新个体中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灵活就业者的代表。

“好活”模式起步于昆山,最早由昆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互联网灵活就业服务平台好活科技合作,开发出一站式电子注册系统,新业态的劳动者可以在平台上“秒变”为个体工商户,进而可以享受到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通畅的社保参保服务。

2018年,昆山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昆山市审改办、政务办、转型办以及好活(昆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创建了共享经济灵活用工智能综合服务平台,并与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全程电子化登记集群注册系统对接,实现个体工商户“不见面”批量注册。

政企合作的好活模式不仅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欢迎,也被学界认为是当前解决灵活就业者劳动社保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贵阳市委副书记马宁宇在数博会期间召开的“中国数字就业与协同治理高峰论坛”上表示,以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支撑的新业态平台经济正在成为新型就业岗位的孵化器和蓄水池,贵阳市与好活科技共同推进建设的数字化就业与协同治理平台——好活云平台,累计为超过600家新经济平台企业提供用工服务,提供超过20万精准匹配灵活就业岗位,帮助就业者已经实现了超过20亿的收入。

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勇对第一财经表示,提升零工的劳动保障权益需要“好活”这样的灵活就业服务平台,利用我国个体工商户权益如社保、医保、税收减免等政策,才能把劳工的利益保护起来。但零工服务平台需要政府的支持,需和市场监管部门、税务部门、人社部门对接,把相关政策接口用在灵活就业者身上。

好活科技副总裁李彦辰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好活模式的核心是转变灵活用工就业者的身份,将其由自然人转化成个体工商户,劳动者与用工企业形成B2B的商务合作关系,不再是传统的雇佣关系。

在社保方面,灵活就业转变为个体工商户之后,只要他愿意就可以加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中;在税收优惠上,因“好活”平台上灵活就业的个体工商户一般月收入在5000至6000元,也能享受国家小微企业月营业额10万以内免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灵活就业的利益。否则平台不承认他们是员工,而他们自己也没有着落,劳动权益缺失的问题就出现了。灵活就业服务平台弥补的是市场的缺口,让经济能够转起来。”王勇说。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表示,除了将劳动者注册为个体户,推动实施相应的社保这一模式之外,未来还应当思考如何创造更多的发展模式,比如让政府、平台与劳动者多方参与和承担责任等。

从国际上来看,提高灵活就业者的合法权益也是一大趋势。今年初,英国最高法院裁定,Uber(优步)必须将其司机归类为“工人”而非“自雇人士”。这意味着Uber司机有权获得最低工资、带薪假期和基本工时等劳工权利。

今年5月1日,南京市试行《关于规范新就业形态下餐饮网约配送员劳动用工的指导意见》,即“外卖用工18条”。

这份意见将外卖骑手分为专送骑手与众包骑手,要求专送骑手与用人单位所缔结的用工关系为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与其签订书面或口头形式的劳动合同;众包骑手则被定性为灵活就业人员,与平台企业或劳务外包企业建立劳务、承揽等法律关系。

“外卖用工18条”规定,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外卖骑手,应当依法由用人单位投保参加社会保险,双方协商确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职业安全保障等事项。

是否有劳动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灵活就业能否参加社保的依据,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突破这一限制让灵活就业人员享有工伤保险。

今年4月,广东省开始实施《关于单位从业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等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办法(试行)》,将包括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网约工、家政服务机构劳动者、实习生、见习人员等八类特定人员纳入了工伤保险范畴。

王勇还表示,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讲,还需要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推出针对零工的社会保障政策,让外地打工者可以通过社保账户在本地交社保,实现社保的可流动性与便携性,各级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探索力度。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