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刚刚表示,将于本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交易。
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今天(8日)在四川成都主办的“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李高在致辞时表示,生态环境部正在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将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有效发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7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在试点基础上,于今年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明确要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
8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致辞。摄影/章轲
李高表示,低碳环保产业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不断发展和壮大生态环保产业,有利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今年初,部分地区上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抬头,影响碳达峰目标实现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今年5月3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就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提出12条指导意见。
李高对此明确表示,中国的碳达峰必须是高质量达峰,要防止碳达峰变成“攀高峰”。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有序纳入水泥、有色、钢铁、石化和化工等高排放行业。
《行动方案》还提出强化组织保障、用好政策激励、加强标准建设、强化融资对接、促进交流合作、做好宣传总结等6条保障措施,夯实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
每日23点至次日7点的用电低谷时段,路灯自动启动充电模式,将电能储存至专用电池;早高峰电力紧张时则切换至储能供电,实现“削峰填谷”。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第二批27个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
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标体系通过“五力”驱动模型,评估各地区绿色转型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