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央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明确了数字人民币体系的应对策略。
白皮书指出,目前,社会各界对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影响的认识存在分歧,有关其是否会引发金融脱媒、削弱货币政策、加剧银行挤提等方面的争论较为集中。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所采用的研发设计方案会对货币政策及金融稳定产生不同的影响,人民银行对此高度重视,努力从数字人民币体系顶层设计上防范潜在冲击,降低相关风险。
白皮书指出,开展数字人民币研发以来,人民银行始终高度关注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体系、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稳定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业务、技术和政策设计,确保数字人民币体系对现有货币体系、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运行的影响最小化。
白皮书明确,数字人民币坚持M0定位,不计付利息,以降低与银行存款的竞争。数字人民币的投放方式与实物人民币基本一致,采用双层运营模式且由商业银行承担向公众兑换的职能。同时,人民银行也适当设置制度摩擦,防范银行挤兑快速蔓延。为引导数字人民币应用于零售业务场景、降低对存款的挤出效应,避免套利和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提出数字人民币钱包分级分类设计,分别设置交易金额和钱包余额上限。此外,人民银行还为数字人民币建立大数据分析及风险监测预警框架,以提高数字人民币管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白皮书表示,法定数字货币是新生事物,可通过试点测试和实践评估其对经济金融的全面影响。目前,人民银行正在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对试点地区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稳定等方面影响是重要测试内容,人民银行将根据试点情况有针对性地不断迭代优化,完善数字人民币相关设计。
《GENIUS法案》以及美元稳定币的名正言顺并不仅仅代表美国政府对本土金融创新的促进,背后还寄托着其更深远的金融战略布局。
稳定币作为一种区块链化的数字支付工具,在跨境支付和金融隐私等领域展现出与传统旅行支票相似的便利性,但其发展仍面临信用风险、监管挑战和技术脆弱性等多重考验。
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不与使用者身份相关联,有效保障了境外来华人士的隐私安全。
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的便利性和灵活性有望进一步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多钱包用户的管理体验优化,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注销功能也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