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海外市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联储“减码”箭在弦上?新兴市场严阵以待

第一财经 2021-07-28 21:48:47 听新闻

作者:后歆桐 ▪ 葛唯尔 ▪ 樊志菁    责编:石尚惠

全球央行或迎来政策转向的十字路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7日更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维持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在6%不变,但警告复苏步伐正加剧分化,其中今明两年中国增速预期为8.1%和5.7%,保持领先水平。

报告称,疫苗普及程度低于预期导致新冠病毒持续变异并传播,进而给经济复苏带来下行风险,同时通胀压力可能会变得更加持久。

面对高企的物价,全球似乎再次来到了央行政策转向的十字路口。美联储政策转向的预期较年初有所强化,欧央行内部对刺激政策的分歧越发明显,而包括俄罗斯、巴西在内的多个新兴经济体已经启动加息周期,应对潜在政策溢出效应带来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时间29日凌晨2:00,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市场仍普遍预计美联储将按兵不动,正式讨论缩减购债规模(Taper)的可能性较小。

IMF:通胀或不是暂时的

对于通胀前景,IMF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价格压力是暂时的,预计大多数国家的通胀将在2022年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Gita Gopinath)分析指出,首先,近段时间以来多数国家通胀上升,主要是由于去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和重启过渡期间旅行与休闲娱乐等行业出现的供需错配所导致的。其次,大多数国家的就业率仍显著低于疫情前水平,且整体薪资增速仍在正常范围内。伴随疫情形势进一步改善、额外的薪资支持措施逐步到期,个别行业的用工难和薪资上涨压力将有所减弱。再次,统计调查和市场分析数据显示,长期通胀预期锚定未变。此外,疫情以来,自动化进程加速等因素进一步削弱了价格对劳动力市场疲软的敏感性。

在报告中,IMF依然保留了一份谨慎。“不确定性仍然很高,暂时性压力可能会变得更加持久,央行可能需要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报告提及。

近期美国高涨的通胀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5.4%,创近13年来新高。戈皮纳特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若投资者对于美国的中期通胀预期开始抬头,将成为通胀长期高企的危险信号。

IMF本月早些时候曾表示,如果美国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那么这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通胀压力。戈皮纳特对第一财经解释称,若中期通胀预期与美联储设定的目标逐渐且持续背离(de-anchoring),恐将逐步渗透至劳动力薪资和物价体系,从而导致通胀高企变得更为持久。

美联储迈出转向第一步?

IMF此次将2021年发达经济体增速预测上调了0.5个百分点至5.6%,并预测明年其经济增速为4.4%。其中,将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速预测分别上调0.6和1.4个百分点至7%和4.9%。报告认为,拜登政府力推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和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加固,有望进一步拉动美国经济增速,而美国经济复苏对贸易伙伴有正面溢出效应。

随着商业活动重启,通胀压力随着经济复苏持续走高,宽松政策转向的时机似乎正在临近。

有关通胀的看法已经让美联储分裂成泾渭分明的两派,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为代表的主流观点认为,高通胀是暂时的,是“基数效应”、生产或供应链瓶颈等因素造成的,物价上涨集中在少数分项中(如二手车),未来会逐步回落。而以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为代表的鹰派委员建议,美联储从缩减量化宽松开始“宜早不宜迟”,包括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在内的多位经济学家也呼吁和发出警告,如果美联储迟迟不采取任何政策行动,被动快速加息可能会冲击经济。

美联储6月公布的季度经济预期概要(SEP)显示,美联储官员的预测中值为2023年底前加息两次,较一季度大幅提前。多位美联储官员在本月静默期前的讲话中暗示,首次加息将出现在2022年,前提是充分就业和通胀持续达到美联储目标,同时美国经济保持强劲。

结合美联储近两份会议纪要和鲍威尔此前在国会听证会上的表态,未来几个月的议息会议上,有关最终缩减美联储资产购买计划的潜在途径的讨论仍将持续。但在收紧政策之前,美联储会给出“大量提前预警”,目的是不让市场受到惊吓或感到意外。

然而受到“德尔塔”变异病毒传播及财政刺激效应逐渐减退影响,美国经济扩张或将在下半年开始见顶回落,这可能成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犹豫的原因。美国银行将今年全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7%下修至6.5%。高盛也下调了今年下半年的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将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预期分别下调1个百分点至8.5%和5.0%,同时将2021年底的美国失业率预期从4.2%上调至4.4%。

近期中长期美债收益率持续走低,也部分反映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周最低跌至1.13%,为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本周首个交易日,剔除通胀因素的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一度下跌6个基点至-1.269%。与此同时,美债市场波动率出现飙升,ICE BofA Move指数攀升至近四个月高位。

Independent Advisor Alliance首席投资官扎卡利(Chris Zaccarelli)指出,市场肯定会对美联储在缩减购债计划上的表态感到不安,美联储政策声明中任何有关缩减资产负债表的描述都将被仔细审查,官员们还需要时间就他们将采取的行动达成共识。

市场预期,本周美联储维持利率决议不变的可能性较大,正式讨论缩减购债规模的可能性较小,但仍需要关注美联储关于缩减购债的态度。而鲍威尔更有可能会在8月27日至28日举行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释出缩减购债的信号。

有新兴经济体“提前行动”

IMF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增速预测下调了0.4个百分点至6.3%。

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通胀警报早已随着食品和能源价格快速上涨而拉响。在气候异常、需求回升等因素推动下,主要农作物期货价格在过去一年里持续走高,第一财经统计发现,豆油上涨了118%,咖啡涨85%,玉米涨71%,藜麦涨62%,大豆涨54%,白糖涨51%,棉花涨49%,小麦涨30%。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指出,疫情显著加剧了不平等,也引发了金融脆弱性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食品价格和通胀压力在不平等问题上的影响非常重要,其对经济的潜在冲击比发达经济体更大。“你看到的是新兴市场的一系列加息,目的是应对汇率波动和限制通胀上行的压力。”他说。

今年3月以来,包括俄罗斯和土耳其在内的多个新兴经济体已经逐步收紧了货币政策。上周五,俄罗斯宣布加息100个基点至6.5%,这也是2014年卢布危机以来加息幅度最大的一次。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利纳(Elvira Nabiullina)此前曾多次表示,国内通胀压力不是暂时的。展望未来,俄罗斯央行预测今年通胀率将在5.7%~6.2%,远远高于央行4%的目标。

在上月美联储议息会议释放“减码”信号后,短短三周,拉美三国——巴西、墨西哥和智利先后公布加息决定。除了应对通胀压力外,提前预防美联储政策外溢效应也是考虑因素之一。2013年,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暗示缩减购债引发了“缩减恐慌”(Taper Tantrum),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洛德(James Lord)提出了“脆弱五国”的概念:占到全球经济7%的新兴经济体巴西、印尼、印度、土耳其以及南非遭到了通胀压力、汇率高估和巨额经常账户赤字等负面因素的叠加挑战,经济增长放缓。以印尼为例,2014年初该国经常账户赤字率上升至GDP的4.4%,远高于3%的警戒线,资本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资产管理机构BK Asset Management宏观策略师施罗斯伯格(Boris Schlossberg)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美联储政策收紧的风险分为两方面,首先会推升美元,这会增加新兴市场国家贷款的成本。其次,投资者将资金撤回美国本土,造成严重的资本外流。疫情期间新兴市场国家发行了大量以美元计价的债券,在美元升值的环境下,偿付压力开始增大。对于财政脆弱的国家而言,加息往往是稳定汇率的重要一步,也是无奈之举。

不同于其他新兴经济体,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增长,随着基数效应逐步消退和全球供给恢复带来的输入性影响减弱,近期较快上涨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趋于回落。中国维持稳健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同时做好跨周期调节,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7月15日,中国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央行官员还称,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收紧,对中国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的影响比较小。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