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无风险资产定价之锚,美债收益率今年以来走势较为曲折。5月以来,尽管美国经济持续复苏,但美债收益率却背离基本面一路下行。8月的第一周,伴随着7月美国超预期就业数据的出炉,美债收益率骤然反弹16bp。市场对于美债收益率是否就此达到拐点、即将触底反弹的讨论也日益热烈起来。
来源:Wind,植信投资研究院
虽然前几个月美债收益率走势崎岖,但其中亦有逻辑可循。回顾今年以来的美债收益率曲线,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今年年初至三月中旬,基本面预期向好,实际利率主导美债收益率上行。2021年1月4日至2021年3月15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69个bp,其中43个bp来自于实际利率的上涨。年初美国开始大规模接种疫苗,至少接种一剂疫苗的人数占比一月初尚不足2%,三月初已上升至20%以上,新增病例数由25万下降至5万左右;经济复苏周期启动,市场信心向好,叠加通胀预期持续走高推升名义利率上行。期间美债收益率的上行主要反映的是经济基本面预期的向好。
阶段二:三月中旬至五月末,实际利率与通胀预期背离,双向作用力下美债收益率在1.55%-1.75%之间波动。三月中旬,美债收益率与实际利率出现背离,3月15日至5月3日,美债收益率上升了1bp,而实际利率下降14bp,通胀预期上升15bp,流动性取代基本面成为美债收益率的主要推动力,原因是市场逐渐消化美国经济复苏预期,转而担忧随之而来的高通胀。五月初至六月末,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释放了偏鹰的信号,但同时美国经济复苏的速度边际放缓,实际利率止跌趋稳,通胀预期下行,双向作用力之下美债收益率持续震荡。
阶段三:六月初至七月末,实际利率下行驱动美债收益率下行,而此次实际利率的下行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流动性过于充裕。6月1日至7月30日,美债收益率下降38bp,实际利率下降32bp,通胀预期下降6bp。自2021年1月以来,美国财政部TGA账户余额不断下行,截至8月11日,TGA账户余额下降幅度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今年年初以来,美联储通过扩表向市场投放了至少一万亿美元的流动性,反映在实际利率上,就造成了实际利率大幅下降的局面。由于德尔塔疫情反扑,美国每日新增病例数7月31日重回十万以上,导致市场对于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加剧,避险情绪上升,也是促使实际利率下行的原因之一。
此外,受制于即将到期的债务上限豁免,美国财政部发债速度实际已有所放缓,二季度实际发债规模为3190亿美元,较此前预估的规模减少了1430亿美元,供应的减少也进一步推动了收益率下行。
来源:圣路易斯联储,植信投资研究院
8月初至今,美债收益率出现了阶段性的反弹,8月2日至8月10日,美债收益率上升16bp,其中主要驱动来自于实际利率上涨13bp,随后再次小幅下行,美债收益率是否达到拐点成为了市场讨论的焦点。我们认为,目前断言美债收益率已到达拐点尚且为时过早。
首先,“德尔塔”毒株反扑之下,后期美国经济修复动能不足,基本面不足以支撑实际利率上行。当下,疫情仍是决定经济复苏节奏的最重要变量。自6月以来,美国新增病例数不断增加,截至8月15日七日平均新增病例数已在13万以上。虽然前期美国7月美国就业数据依然较好,失业率仅为5.4%,但并不能就此得出疫情反复不影响就业的结论。一方面,病毒是以指数级传染的,基数越大传染越快,随着目前新增病例数的逐渐上升,传染速度也将逐渐加快,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也会加大。另一方面,失业率作为一个滞后指标,不能反映美国的经济复苏过程中存在的隐忧。
7月美国零售销售额环比下降1.1%,降幅超过市场普遍预期。从高频数据来看,美国消费者用于购买机票的信用卡支出已经从7月中旬的峰值下降了20%,餐厅客流量自8月以来下降超过10%,这两项数据意味着疫情反弹已开始从需求端影响美国经济。8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降至70.2,创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也印证了这一点。美国成年人口疫苗一剂接种率已达70% ,目前的新冠疫苗虽然可以降低“德尔塔”病毒死亡率,但“德尔塔”病毒高传播率的特点仍将对美国经济造成打击,首当其冲的服务业正是对就业修复贡献最大的部门,因此7月失业率的下降很可能不具备持续性。
其次,短期内流动性仍将保持充裕,实际利率上行动力不足。美国债务上限豁免虽然已经到期,但由于两党尚未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共识,大概率要与新财年的财政计划绑定,10月之前债务上限提高的可能性不高。
截至8月11日,TGA账户上仍有4349亿美元的余额,债务上限提高之前,美国财政部将通过TGA账户偿还债务,流动性进一步释放。充裕的流动性将进一步对利率形成下行压力,尤其是短端利率。目前单日美联储隔夜逆回购规模ON RRP已突破一万亿美元,说明金融系统存在大量资金需要寻找短期安全投资品进行投资,也就意味着对于短期国债的需求难以骤降。
来源:圣路易斯联储,植信投资研究院
再次,美联储货币政策大概率不会急转弯。虽然7月就业数据超预期可能促使美联储缩减购债在8月底召开的杰克森霍尔会议上宣布缩减购债计划,但从议息会议上的表态来看,美联储多次强调会做好预期管理,并设下两项常备回购工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说明其对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对金融系统造成的风险有所警惕,希望退出量化宽松的过程市场反应能尽量平稳,避免“缩减恐慌”。
由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内部对于缩减购债节奏仍有分歧,且美国经济隐忧仍存,所以虽然为了回收过剩流动性,美联储在今年第四季度启动Taper是大概率事件,但具体操作节奏可能趋缓。可以确定的是,美联储对于货币政策转向造成的金融风险有所顾虑,因此大概率不会“急转弯”,也就意味着短期内对美债所产生的影响依然有限。
来源:Wind,植信投资研究院
再其次,财政补贴效应衰退下通胀预期回落。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涨势放缓,CRB现货指数在1-6月间上涨了25%,但6-8月仅上涨了1%,由于未来美元供应量增加幅度有限,且全球需求复苏受疫情反扑干扰,预计未来几个月大宗商品价格将维持高位震荡,上涨空间有限。
美国纾困计划退出,失业救济金停止发放后,居民需求将逐渐降温,美国通胀预期环比已开始下行,5年/5年期美元通胀互换较五月时的最高点下降了21bp。随着疫情反扑对于需求的扰动进一步显现,预计后期美国通胀预期继续上升空间有限,对美债收益率影响亦有限。
最后,从供需关系上来看,短期内美债需求旺盛,而供给相对受限。近几个月以来,十年期美债超额认购率有所上升,8月达到了2.65,说明一级市场对十年期美债需求旺盛。此外,“德尔塔”毒株若进一步在新兴市场国家蔓延,很可能导致国际资本为避险转而购买美债。从供给端来看,两党达成一致之前,美国财政部发债依然受到债务上限限制,导致债券供给受限。
来源:美国财政部,植信投资研究院
综上所述,由于美国经济基本面不稳、短期内流动性仍会保持充裕、美联储货币政策近期不转弯、通胀预期回落、需求旺盛而供给受限等原因,美债收益率在8月初的反弹大概率不可持续。短期内,受到流动性和市场情绪扰动,短端利率将维持低位震荡,带动长端利率在未来两个月内维持低位。
2021年第四季度或成为决定美债收益率的关键节点。需要关注两个事件:十月美国债务上限规模是否顺利提高、Taper是否按市场预期于今年第四季度启动。上述两方面因素叠加可能造成四季度美债收益率出现阶段性反弹。但长期来看,疫情之后,拜登的基建计划能否顺利提振美国经济基本面仍有待验证,因此后续利率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
(作者为植信投资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员)
疤痕能否被修复,取决于美国经济和特朗普的表现。
科技板块表现低迷。
美债—美元体系的内生矛盾虽是新问题,但从逻辑上仍是“特里芬难题”的发展。
特朗普的关税突袭,坏了对冲基金赚钱的好事;他们的连环抛售,又坏了特朗普“交易大师”的名声。
中长期美债虽是中资的主力投资品种,但其占比刚刚过半,因此,仅仅依据中资持有和买卖美债的情况,来研判中资对美国中长期证券投资的趋势,很可能会以偏概全,甚至一叶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