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华人运通丁磊:2030年新能源车占比将超50%,中国车企迎来弯道超车机会

第一财经 2021-08-19 17:33:54

作者:唐柳杨    责编:唐柳杨

如果现在仍然是内燃机时代,中国汽车想要超越全球顶尖车企几乎不可能,但电动车时代中国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国车市从2018年起告别高增长,随后是连续性的销量下滑与消费升级并行,在这一过程中豪华车份额激增,腰部合资与二线自主出现衰败和死亡潮。到2020年,濒死的造车新势力突然翻身,传统车企则普遍陷入焦虑之中——智能电动车方向明确,传统汽车工业迎来百年未有之变局。

中国乃至全球车市的终局会是什么样子?在这个终局之下传统汽车公司还能活几家?传统车企、科技巨头和造车新势力的势力格局又是如何?这是萦绕在每一家车企领导者和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心间的问题。

近日,华人运通创始人丁磊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不止是中国,我的判断到2030年全球汽车市场,50%以上是电动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丁磊表示,这个结论主要基于他在行业经验而得出的判断。1988年,丁磊在上汽大众展开职业生涯。1995年,丁磊还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浦东轿车项目组(上汽通用汽车前身)的成员,他经历了上汽通用以及中国车市从萌芽到壮大的阶段。此后,丁磊还曾担任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等职务。2017年,丁磊创办华人运通技术有限公司,加入到造车新势力的行列。

“我个人经历过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1997年的时候,中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大概是50万辆左右,当时预测2010年会达到400万辆。因此,我们在1997年规划上海通用新工厂的达纲产能是15万辆的时候,大家都不相信。但是到了2010年,中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就达到了1600万辆,上海通用也首次超过了100万辆年销量。在1997年,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它真真实实的发生了。如今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增长也完全有可能会发生。”丁磊说。

另一家车企研发高管向记者表示,在2030年的市场格局中,传统车企的份额将急剧萎缩,绝大部分比例的新能源市场蛋糕将被中国的科技公司、造车新势力和美国科技公司,比如特斯拉、苹果、华为、小米、蔚来等汽车公司。核心原因在于传统车企由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商业模式、体制和效率等原因,只有极少一部分能够转型切入智能电动车市场,总体上无法和科技公司抗衡。

丁磊表示,从传统车企到造车新势力,他经历了4个转变。第一是从硬件思维到软件思维,“这是我最大的转变,我过去考虑一部车先考虑硬件、车身,现在我考虑一辆车就是软件架构,软件架构好在哪里,这是第一需要考虑的。”

第二是从功能思维到体验思维,过去造车关注的是车里面有哪些“Feature”(功能),而现在的用户并不在乎产品具备哪些功能,而是能够创造哪些新的场景和体验。第三是从批发思维到车主思维,第四是从单体思维到群体思维、系统思维。

丁磊解释说:“单体的系统不能解决真正的出行安全和高效,无论一部车上装配好多的激光雷达,这部车多聪明,如果前面都是车排队的话,也不能看200米以外的东西。我们主张车跟路、跟城结合在一起。”丁磊认为,这四大转变是“传统到新世界、新造车,必须要转变的四个方面”。

据乘联会数据,今年7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4.6万辆,同比增长202.9%,市占率达到16.3%。1~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33.9万辆,同比增长227.4%,市占率11.8%。在5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细分市场,华人运通旗下的高合Hiphi X 7月共交付428台车,仅次于保时捷Taycan排名第二,且以平均68万元的售价,为中国品牌创下成交价新纪录。

在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和蔚来汽车分别占据了15万元~3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市场区间,高合汽车首先进入的是60万元~80万元市场。丁磊表示,新能源车在豪华车市场的渗透率和渗透速度将远超行业平均值,中国40万元以上燃油豪华车的年均销量大约在140万辆~150万辆,高合汽车瞄准的是高端豪华车市场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机会。

目前,高合汽车在国内18个城市建成了33个体验店,服务网点则建成了64个,覆盖27个城市。到今年底有望达到网点总数有望达到120个。今年8月底,高合汽车将开始交付售价达80万元的四座创始版车型,根据大订数据,丁磊认为最快在9月或10月,高合Hiphi X的交付量会超过保时捷Taycan成为细分市场第一。

“如果现在仍然是内燃机时代,中国汽车工业凭借四五十年的历程,想要超越全球顶尖车企几乎不可能,但电动车时代中国企业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丁磊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