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日前在第一财经云上会*中国经济论坛 “‘十四五’开局之年 创新中的中国行业”专题系列直播中表示:我国目前房屋规模达640亿平方米,距离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750亿平方米的规模,新增空间已经很少了。使劲地盖房修路的时代告一段落,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服务水平,从量的增长转为质的提高。
江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
(以下为发言视频内容)
从工程角度看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国家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盖房、修基础设施这事儿已经逐渐告一段落。就是原来是为了满足量的不足,使劲地盖房、修路,现在逐渐转为进一步地提高整个房子跟基础设施建设的服务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所以是从量的增长转为质的提高,现在是面对这样一个转型。因为现在中国整个城乡既有的房子规模已经到了640亿平方米,按照“双碳”战略目标,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最后有750亿平方米就应该差不多了。所以新增的空间已经很少了,因此下边的重点是质量的提高。
(以上为江亿在“云上会*中国经济论坛 开局”行业专题系列直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知新觉”上的发言节选)
制片编导:
吴磊 许姗姗 周宝平
项目制作人:
傅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城交、国睿科技、中国铁塔等低空经济头部单位共同参与研究制定,是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个总体要求类型的引导性标准。
与会嘉宾表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对于各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其中,中国经验不可或缺。
当下,世界超过100万物种面临灭绝,关键生态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投资自然的紧迫性前所未有。6月25日,在2025年新领军者年会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盛会上,第一财经· 中国经济论坛第14度携手世界经济论坛举办电视专场论坛,以“自然受益型经济:10万亿美元的商业机遇”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学术研究者、金融和企业届的资深专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寻找如何通过经济模式和金融手段的创新,有效形成驱动力,来激发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潜力。
建议将煤电系统作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发展新技术和推动体制改革,探索适合中国的煤电转型路径。
鲜明提出建设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建设一批人工智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培育人工智能规上企业超2600家,先后发布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