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日前在第一财经云上会*中国经济论坛 “‘十四五’开局之年 创新中的中国行业”专题系列直播中表示:实现建筑节能路径非常多,现在最有希望实现的,首先就是实现全面的电气化,进行正能建筑改造;第二,维持建筑的长寿命,延长拆除年限;第三,让建筑所有的材料都能够回收利用;最后,减少热岛效应,把树和蔬菜栽到阳台去,通过立体效应百分之百利用雨水。他认为,使城市更加安全更加低碳的前景是非常诱人的,但是需要我们改变许多观念,比如说要住大房子、开大车子等等。如果我们能实现建筑材料回收利用,我们国家再也不需要进口铁矿石了。
仇保兴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以下为发言视频内容)
建筑的节能这方面的路径是非常多的,现在最有希望的,首先就是全面的电气化,屋顶上装上太阳能,这方面的潜力很大,我们称之为正能建筑,就是建筑产生的能源比使用的能源更大。
第二个方面,建筑是长寿命,比如说用到100年,百年以上跟我们30年一拆,那就节能,起码就是节能一半以上。
第三个方面,建筑所有的材料都能够回收利用,比如说我们用的钢材,耐候钢、不锈钢,50年、100年以后,这些钢材100%都能够利用。那么我们利用的许多材料都是可再生的,那么等于是把整个城市那么多的建筑,几百亿平方米的建筑就变成了城市矿山。这样的话,我们所有的物资都通过建筑,以及通过构件、家具,都能够做到百分之百回收利用,而且不被腐蚀,这样我们国家也安全,再也不需要什么铁矿石进口了。而且不需要铁矿石进口,光是靠建筑钢材,耐腐蚀的钢材回收利用,整个钢铁行业的碳排放可以降低三倍。
最后一个,我们认为最有希望的就是把我们刚才讲的减少热岛效应的这些树栽到阳台去,就是立体的原理,结果使绿化变成了150%的绿化率。这样的话,通过立体效应,把空调节省50%,而且雨水进行大幅度的使用,最后回收利用。雨水百分之百回收利用,更重要的我们的阳台可以种菜,可以变成部分的食品供应、蔬菜供应的自给自足,这样的话,不需要大量的蔬菜运输了,我们正要朝着一种自给自足的韧性城市的模式去发展。那么这样的话,我们不仅是城市更加安全,更加低碳,所以这些前景是非常诱人的。
但是总的来讲,我们许多观念要大改变。因为我们在GDP为中心的发展过程中间,我们养成了能源消耗越大越好,我们住的房子越大越好,我们开的车越大越好,这些观念都要改变。要低碳的生活方式,不仅对这一代,而且对下一代要负责,要通过节能、节水,降碳上要下工夫,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为仇保兴在“云上会*中国经济论坛 开局”行业专题系列直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知新觉”上的发言节选)
制片编导:
吴磊 许姗姗 周宝平
项目制作人:
傅娆
1927年,10岁的贝聿铭随家人来到上海,他常去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徜徉在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见证了国际饭店的冉冉升起,也立下了成为建筑师的志向。
位于武康大楼一楼的城市交集展厅因租约到期即将关闭,最后一场展览聚焦华盖建筑师及其在上海的建筑设计代表作。
在正午将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中缅救援人员正加紧准备疫苗,做好防疫准备。
“建筑有能力塑造人类行为和营造氛围,提供宁静和诗意的感觉,唤起同情心和仁爱,培养休戚与共的社区意识。”刘家琨表示。
李振宇乘飞机都会做好计划,研究飞机航向与空中视角,上闹钟秒杀角度最好的靠窗座位。他自称拥有“三流的摄影技术,二流的想法”,一流的则是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