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日前在第一财经云上会*中国经济论坛 “‘十四五’开局之年 创新中的中国行业”专题系列直播中表示:把中心城区做的密度越来越低是城市更新中的一个陷阱。他认为,现在普遍习惯于把城市存在一些问题归结为人口密度太高。从建筑的结构角度,地方政府往往存在一种最大化自己招商引资的行为。这里面有用地结构的问题,如果在中心城区越是去建写字楼,相应的住宅比例就会下降,将引发职住不平衡。一个结果就是大家需要长途开车去上班,产生早高峰、晚高峰的潮汐式的通勤方式,这对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形成挑战,也不利于减碳减排的目标实现。
陆铭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以下为发言视频内容)
我们在未来的城市更新里面,如果对这样的一个后工业化城市带来的人口重新回到中心城区的需求不够重视的话,我特别担心的陷阱就是城市更新把中心城区做的密度越来越低。
现在我们从老百姓的习惯和政府的习惯角度来讲,比较喜欢低密度,而且我们现在往往把城市存在的一些问题把它归结为人口密度太高。然后从建筑的结构角度来讲,我们的地方政府往往存在一种最大化自己的招商引资的行为。那么当城市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的时候,我们的地方政府比较愿意建写字楼,所以我们现在在很多城市,其实都已经出现了商服用地的闲置问题,有些写字楼的空置率最近这几年提高的速度蛮快的。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地方政府觉得建写字楼可以多点企业在这里,给我带来税收。
但这里面有用地结构的问题,如果我们在中心城区越是去建写字楼,相应的住宅比例就越下降。这时候就会使得就业和消费在中心城区,但是由于住宅比重在中心城区不高,人的居住地点会越来越向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来搬迁,其实这种城市更新反而有可能带来职住不平衡。就是大家需要长途开车去上班,产生早高峰、晚高峰的潮汐式的这样一种通勤方式。那么这一点既对于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同时对于我们前面讨论的减碳减排这样一个目标实际上是不利的。
(以上为陆铭在“云上会*中国经济论坛 开局”行业专题系列直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知新觉”上的发言节选)
制片编导:
吴磊 许姗姗 周宝平
项目制作人:
傅娆
4月15日,城市更新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研讨会以“科技赋能城市更新 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的,可在原有基础上,另匹配4000元/月的租房补贴,最高可享7000元/月的租房补贴。
当年的人们可能根本无法想象,千禧年后,那条曾经废弃的铁路非但没有被拆除,反而变成了纽约最具人气的公共空间之一。
住建部: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准确把握趋势变化,进一步提升城市更新工作的质效,以高水平更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超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更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