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积极完善科研机构与企业科研的良性互动渠道

第一财经 2021-09-23 21:11:29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胡军华

科研机构在加强基础领域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实用性科研领域的投入力度,尤其是不能形成“论文密集型盛宴”。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日前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额突破2.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249.5亿元。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增速较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

虽然总体增速有所回落,但有一组数据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企业在科研投入方面占比的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企业R&D经费为186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占全国R&D经费的比重达76.6%,对全国科研经费总量增长的贡献率达77.9%,分别比上年提高0.2个和9.4个百分点。

企业加大科研方面投入的一个重要背景是自身创新意识的增强,尤其是头部企业,越来越把创新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已经有很多企业认识到,如果没有核心技术,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几乎不可能。就算“走出去”了,也不会有大的发展空间。2020年中国企业R&D经费接近1.9万亿元,就充分说明了企业的这种危机意识。

企业科研投入的积极性要鼓励,这是大方向。但同时要说的是,须进一步完善科研院所与企业科研之间的良性高效互动机制。当前,我国的科研领域主要有三个主体,一是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二是政府部门下辖的研究机构(上述二者称“科研机构”),三是企业自身的研发机构,良性高效互动就是指这三类主体之间的互动。

所谓互动,首先要科研机构在加强基础领域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实用性科研领域的投入力度,尤其是不能形成“论文密集型盛宴”。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光怪陆离的奇葩论文,这些所谓的论文除了吸引眼球之外,对社会经济发展并无裨益,但确是花了真金白银的科研经费。另外,科研机构的很多科研成果并没有真正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这也说明很多科研项目其实针对性并不强,是属于为了科研而科研,甚至是为了花钱而科研。

其二是要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式强化产学研合作。没有基础领域研究的突破,就未必有技术创新以及高新科技产品的问世。在基础研究领域,科研机构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企业则知道市场需要什么、什么成果更具有市场价值。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据表明,去年中国的科研经费总投入中,应用研究经费2757.2亿元,增长10.4%;试验发展经费20168.9亿元,增长10.2%。这都是产学研结合的体现。

其三是要通过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实现科研成果的社会经济价值,避免科研机构研究成果束之高阁而企业科研嗷嗷待哺的情况。

举例来说,某国家级科研机构在精品钢领域取得多项科研成果,过去我们手术刀用钢、高铁关键部件用钢基本来自进口,这些科研成果就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但科研成果一直未能落地。有一家钢铁企业看中了这些成果,以科研机构凭这些成果入股的方式实现了成果的落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在特种钢方面的空白,企业也获得了相应的收益。

此外,我国R&D经费投入虽然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位,是位居第三位日本的2.1倍,但还仅相当于美国的54%,这方面的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是大趋势。而经费投入是一个社会化、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完善社会捐赠、风险投资、金融科技产品等资金来源渠道,有助于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营造多元化生态。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