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应对算法歧视等新型垄断加强监管是关键

第一财经 2021-10-10 20:30:04 听新闻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黄宾

认准了“症结”,下面就要精准“开药”,这包括进一步完善法规、严处罚。

算法歧视现象越来越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当它与一些具备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企业紧密结合时,会给社会生活造成更大危害。日前,央行行长易纲在国际清算银行监管大型科技公司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时强调,未来将发挥好与反垄断部门的监管合力(作用),遏制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垄断行为,积极应对算法歧视等新型垄断问题。

算法歧视,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画像”,并对结果进行滥用。其产生的危害包括对人们的价格歧视、身份性歧视、就业歧视、教育歧视、信贷歧视等。而当这些歧视发生或造成实际侵害时,往往难以被人们发觉,即使发觉了也难以维权。

举例来说,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某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APP在用户未主动激活APP的情况下,在后台数次读取用户相册,每次读取的时长为40秒到1分钟不等。此被称为“在你睡觉时,有人在偷偷看你的相册”。该APP为什么对用户的相册感兴趣?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借此判断用户的喜好,从而精准推送广告以获取利益。这种现象在许多APP中屡见不鲜,“大数据杀熟”就是价格歧视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它发现了你的喜好,给你报出的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要比它“不熟悉”的用户价格更高。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主要可归因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垄断,或者说一些平台滥用自己的强势地位。数据显示,2019年,87%的中国消费者使用了金融科技,2020年末,全球前20大平台公司中中资企业已占据五席;2020年中国网上零售额超过了11万亿元。这么大的市场规模是一个系统化的社会工程,不强化规矩,就难以“成方圆”。

要“成方圆”,首先是要把准脉、认准症。

“症状”表现之一:平台公司天然具备“赢者通吃”属性,可能引发市场垄断。互联网平台涉嫌垄断违法的新型行为主要包括多个方面:滥用平台管理权,限制交易与优待自营业务;滥用数据和算法控制权,实施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行为;不合理地实施并购或者内部整合等。

于是产生了“症状”之二:为了获得平台公司的金融等服务,消费者往往被迫需要向其提供个人信息,导致大型平台公司过度收集甚至滥用消费者信息的情况发生。

认准了“症结”,下面就要精准“开药”,这包括进一步完善法规、严处罚。

应该看到,“严处罚”方面的力度已越来越大。在市场监管部门公布的处罚案例中,基本涉及了“算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关键词,处罚金额也屡屡有高至几十亿、上百亿元的。

制度方面,今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要求,要健全完善规则制度,加快健全平台经济法律法规,及时弥补规则空白和漏洞,加强数据产权制度建设,强化平台企业数据安全责任,并特别提出要充实反垄断监管力量,增强监管权威性。

其后,决策层在制度建设方面又有多项举措,包括8月底的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

下一步,一方面要及时出台反垄断方面的司法解释,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俱进,对《反垄断法》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修订,尤其是针对新型垄断要有更明确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这其中,对数据权利性质、数据权利边界、数据权利运行等一系列问题,反垄断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应当予以回应。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