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全球就业严重程度恐远超预估。
当地时间27日,国际劳工组织(ILO)最新发布的《ILO监测报告》(下称“报告”)预测,2021年全球工作时间将比疫情前水平,即2019年第四季度减少4.3%,相当于1.25亿个全职工作岗位,明显高于此前的预估。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复苏进度不均,这对全球经济整体复苏造成威胁。报告警告称,若无切实的财政和技术支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就业复苏趋势将持续存在巨大差异。
报告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高收入国家总工作时间比2019年第四季度减少了3.6%。相比之下,低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分别减少了5.7%和7.3%。
从不同区域来看,与疫情前的水平相比,欧洲和中亚的工作时间损失最小(2.5%)。紧随其后的是亚太地区,为4.6%。非洲、美洲和阿拉伯国家的降幅分别为5.6%、5.4%和6.5%。
报告认为,这种巨大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疫苗接种和财政刺激计划的重大差异造成的。
ILO在报告中指出,2021年第二季度,每14人全面接种疫苗,全球劳动力市场就会增加一个全职工作岗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复苏。
ILO表示,在全球范围内,如没有进行任何疫苗接种,2021年第二季度的工时损失将高达6.0%,而不是现在的4.8%。 然而,疫苗接种的高度不均衡意味着,疫苗对高收入国家的正面影响最大,对中低收入国家可忽略不计,对低收入国家几乎为零。
ILO估计,如低收入国家能够更加公平获得疫苗,其工作时间的恢复将在一个多季度时间内赶上较富裕的经济体。通过加强全球疫苗团结,可以迅速有效地解决这些不平衡问题。
报告同时指出,财政刺激方案仍然是影响复苏轨迹的另一关键因素。然而,财政刺激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解决,全球约86%的刺激措施都集中在高收入国家。
估计显示,与2019年最后一个季度相比,财政刺激平均每增加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年度工作时间将增加0.3个百分点。
该报告还显示,疫情对生产力、工人和企业造成影响,导致了更大的不平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实际劳动生产力之比预计从17.5:1扩大到18:1,创下200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ILO总干事莱德(Guy Ryder)表示:“劳动力市场目前的复苏轨迹停滞不前,出现重大下行风险,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间存在巨大差异。令人震惊的是,疫苗分配不均和财政能力不足正在进一步推动这些趋势,两者都亟需尽快解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发现一起猴痘聚集性疫情,新疫情由2024年在非洲最先监测到猴痘病毒新变异株Ib引发。
哪怕是一名普通老百姓的心声,它也能尽心倾听,发声,让人感动。正是有第一财经这样的媒体,让人们了解到很多真实的情况,让很多当时像我一样觉得无力无助的人,获得了迫切需要的帮助,感受到温暖。
从初期的野蛮生长到逐渐步入规范,直播电商的历程伴随大厂战略更迭、短视频平台崛起、头部主播更替,充满了变革与挑战,第一财经始终站在一线,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度解析,记录并解读行业的每一步发展。
广东省最近一周新增报告病例突破2000例
瑞典报告一病例感染了在非洲发现的新型猴痘病毒变异株Ib,这是该病毒在非洲大陆以外传播的第一例。专家称该病例的发现很可能意味着欧洲有数十例未被发现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