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疫情仍未平息,疫情造成的人员隔离、人员跨地区流动限制等也影响了国际贸易。在此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否会有新的变化,全球化又呈现什么样的特征?
在11月4日开幕的2021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全球产业链没有断裂,一体化还在加速 。
姚洋说,自从疫情暴发以后,很多人都认为全球化在减速,全球产业链在断裂,然而目前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世界的一体化在加速。而航运业在世界一体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航运业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中国经济(占全球)份额的提升,特别是和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有很大关系。
姚洋表示,疫情之后中国经济、贸易占世界的比重突飞猛进,说明中国和世界的融合度并没有因为疫情而下降,而是更加深入了。再放长远一些来看,全球减排议题引发的又一次全球一体化,中国也主动参与了,“中国在(节能)减排领域有着巨大的生产性优势”。
在他看来,不只是中国经济,全球化也具有相当韧性。基于目前世界产业的分工,一个产品的产业链切得很碎,每个国家只做中间的某一点。世界贸易90%以上是中间品贸易,不是消费品。中国航运业取得的成绩,正是因为中国是世界的生产基地。
姚洋解释,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生产网络等,这些都使得中国的经济有强大的韧性,进而吸引外资。“我们可以看到产业链并没有断裂。绝大部分外企是在增加中国的投资,因为中国是巨大的市场。比如特斯拉上海工厂开工短短才一年多月销量已达5万多辆了。”(编者注:乘联会数据,特斯拉中国9月销量达56006辆,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394%)
而从数据上看,贸易摩擦和疫情也没有阻止中国和世界的融合。
“我们国家贸易总量以及进出口增长情况,除了疫情刚发生的时候有所下降之外,过去一年多时间贸易总量是直线上升。”他说。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3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2.7%。其中,出口15.55万亿元,增长22.7%;进口12.78万亿元,增长22.6%。与2019年同期相比,我国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3.4%、24.5%和22%。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外贸高质量发展也取得了新成效。
过去一周,多晶硅价格震荡下行,硅片价格继续下行,电池和组件价格同样呈继续下探趋势。
中远海运声明:坚决反对美方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301调查的歧视性决定
坚持向“数字化”借力,当好内容端的“转化器”、需求端的“传感器”、体验感的“倍增器”,加快构建与新的技术环境相适应的公共文化建设体制机制。
面对未来日益增多的挑战,除了坚持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外,保持适度甚至最大程度地开放,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
整体来看,环境企业出海方式主要包括供应商合作、投资建设及海外并购三种。尽管出海热度持续上升,但环境企业出海仍处在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