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但同时,会议也表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房住不炒,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并提出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针对资本市场2022年的改革开放,会议新闻稿第五条提出“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具体包括要“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以及“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
全面注册制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并非第一次提出,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安排中作此表述,意味着这将是2022年资本市场一项重点任务。
目前境内股票市场除沪深主板以外,均已实现股票发行注册制。2019年6月,科创板开板并试点注册制;2020年4月,创业板改革,试点注册制;2021年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宣布设立,实行注册制。而深市主板与中小板的合并,也为下一步主板注册制改革打下基础。
去年10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就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将在总结科创板、创业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发展阶段这三个原则,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
之后,证监会一直在为全面注册制准备条件。
不过,与科创板、北交所是增量市场不同,也与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投资者参与规模不同,主板注册制改革难度更大,也需要更加谨慎。
证监会市场一部主任李继尊在今年10月下旬举行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曾介绍称,通过近两三年科创板、创业板的试点以及后续的完善,推进主板注册制改革的条件在逐步具备。
“主板实施注册制,将是标志性的,也是难度比较大的。”李继尊曾指出,主板投资者规模有1.9亿,这一数字是科创板的22倍,创业板的4倍。同时,主板还涉及规模庞大的投资产品,主板对标志性指数也有很大影响。
据他介绍,证监会就注册制的相关制度规则已经做了不少细化和改进,如发行定价、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等。注册制改革一直在优化完善之中,改革的势能不断积蓄,已经进入由点及面的关键阶段。
“证监会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部署,保持改革定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改革进行到底。”他称。
12月4日,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出席国际金融论坛第十八届全球年会时也表示,证监会将深入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努力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1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二十周年的日子。
去年证监会提前全面放开了证券、期货和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目前,外资机构在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上均实现国民待遇。多家国际知名机构加快了在华投资展业步伐。已有摩根大通、瑞银证券、高盛高华、富达等11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
从市场层面来看,外资高度关注和认可不断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保持稳步流入A股市场的总态势。2021年1~10月,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沪深股通等渠道累计净流入约2409.76亿元。截至2021年10月末,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3.67万亿元,占比约4.97%。
“入世”二十年,中国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外资股比和业务范围国民待遇,已全面落实。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资本市场在2022年又将有哪些开放举措呢?
事实上,针对高水平对外开放,今年下半年证监会有过多次公开阐述。
易会满今年9月曾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正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资本市场也将迈入更加开放包容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他称,证监会正按照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统一部署,研究推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相关举措,包括继续拓宽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拓展和优化沪伦通制度,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国际化品种供给,推动建立境外从业人员资质认证机制等等,为境外机构和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更加公平、高效和便利的服务。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11月也曾有过相关表态。据他介绍,针对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中国证监会将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持续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提升市场深度和流动性。继续优化和拓展互联互通等跨境投资渠道,丰富跨境投资的产品供给和配套制度,便利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同时,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监管协作和信息共享,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和风险监测防范机制。提升制度规则完备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巩固和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