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建构多维场景,打造双创实践的新场域

第一财经 2021-12-12 21:30:22 听新闻

作者:杨丽莎 ▪ 綦晓光    责编:任绍敏

在双创实践的宏观场域中,主角与配角的座次排定,并不完全依照能力、实力而定,企业的整体运营战略和各场景中的策略选择,是一支看似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指挥棒,创新音符的强弱渐进尽由其掌控。

近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1年度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绩效评价结果。此项年度考评,对上海市存续经营的15个大学科技园、18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和157个众创空间的年度运营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显示:上海市各类孵化载体优选发展路径,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勇于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在转型再造中秉持自由探索的精神,潜心练内功,多维度对标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需要,创新创业载体的韧性显著增强,基本态势在新发展格局中逐步塑形,整体优势以新要素聚集和新形态组合为主要特征,注重在多样化的场景中,开辟双创实践的新场域。

为深入探讨创新活动在众多场景下的不同表达,本研究院对沪上部分有代表性的创新创业载体,进行了走访调查,其中,具有普遍共性的问题是:在创新周期的不同阶段场景中,同一环境因素、同一资源配置、同一产业领域,孵化管理团队和创新创业团队所感知的自我能力实现度,与预设目标基轴的一致性,往往存在着大小不一的客观差异。且看以下有代表性的场景。

红花与绿叶,谁来做主角

上海某专业双创企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各种工业化生产中的材料、物质和环境的检测工作,实力和信誉俱佳。近两年来,其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辐射力已超越长三角地区。但是,公司在一项邻近省份的重大业务招标中,竟陷入无入围资格的窘境。原来,项目要求有资格参加此项业务竞标的公司,必须在该省注册,并有经营活动。怎样绕开这一机制性的障碍?面对这一全新的创新技术落地场景,企业的决策层拟定了两条解决路径:一是沿用习惯思维,“甘当配角,做绿叶”,选择与该省的一家同行专业公司合作,待拿下项目后,再做任务细分。二是着眼长远,“抢红花,当主角”,迅速调动人财物资源,在该省设立分支机构,布局业务落地。与此同时,公司领导层几度与该省业务主管单位商谈,诚恳表达公司愿意扎根当地、长期合作的意愿,得益于公司的创新技术优势,又恰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机遇,该项目最终得以顺利推进。

一般而言,任何一个创新载体和创业团队,都不可能在双创活动的全场域中笑迎各种风云变幻,始终争上游,当主角,出业绩。何时以我为主?何时以我为辅?在探索未知世界的场景中,这始终是一个攸关成败的选择题。当创新创业者研发的技术,尚未在本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其成果转化也未形成足够份额的市场统治力时,追随领军型企业和团队,应该是一个较为稳妥的选择。调整创新的节奏和步伐,在追随领先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未来自我能力实现进而傲视群雄的资本。

本研究院创新发展研究所在近期的调研中,对部分创新型企业的运营实践进行分析后发现:那些有资格做主角的创新型企业,常常在对外的业务场景中有“两副面孔”的转换,一种是志在必得,胜券在握;而另一种是,谦逊低调,谨小慎微。其实,这“两副面孔”是应不同场景需要而练就的,这是创新型企业应对市场的敏捷反应,和应对不确定性的策略性选择。在双创实践的宏观场域中,主角与配角的座次排定,并不完全依照能力、实力而定,企业的整体运营战略和各场景中的策略选择,是一支看似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指挥棒,创新音符的强弱渐进尽由其掌控。

借力与自我发力的逻辑转化

在创新活动的丰富实践中,有效整合和汇聚各种力量要素,形成达到预设目标的强大动能,是一项充满智慧和新知的运筹博弈。创新型企业不是力大无穷的全能型选手,创新是一项团队的事业,它的力量来自于孤勇探索的冒险之力、万众一心的群策群力、制度和政策赋予的环境活力、矢志不渝追求卓越的目标定力。但是,对创新型企业而言,它们还要时常面对另外两种力量的运用场景:八方借力和自我发力。

在上海有一家深耕人工智能安全驾驶场景的创新型企业(Roadefend)。该公司近年来技术发育成长势头正劲,为全球用户提供以AI传感器与大数据云平台为核心的交通出行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已积累了数百亿公里的驾驶里程及亿万级标注样本数据,在强手云集的安全驾驶领域,赢得了优势地位。公司的创始人曾与笔者分享其在创业场景中借力的体会:“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场景中,对创业团队而言,专业的孵化平台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因为,企业运营中涉及的诸如工商、税务、法务、财务等事务型活动不但琐碎,还很专业。那些以技术见长、有专业背景的创业者,大多数先天缺乏此方面的知识储备。”但对于专业孵化载体来说,这些是它们擅长的基本业务。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主动学习别人的经验,找一个有经验的创业引路人,这种形式的借力,是创业成功者的标准序曲。

借一时之力,还是借长久之力,并不取决于企业的大小,技术的优劣,资源的多寡。这是因为,创新创业的本质属性,就是聚合各类力量要素,继而催生裂变,孕育新物质的过程。依据科学哲学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双创场景中的借力和自我发力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它是同一事物的构成要件和两个侧面。例如,在抗疫、防疫最紧张的阶段,位于上海大枫林地区的一家专攻IVD(体外诊断产品)技术的双创企业,在研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产品项目中,因物流停滞、地区管控,企业一时无法获得产品上游的一种测试原料,团队的科研攻关一度停摆。

在一筹莫展之时,临床专业医生出身的企业主帅胡博士,仔细盘点现有的可及可用资源,脑海里突然闪现了一个场景,在其入驻的生物专业园区组织的一次企业交流活动中,记得园区有一家专业从事动物模型研究的双创企业。随后,经过一番联系协调,胡博士研发团队的产品攻关,借力于该公司一流的动物实验平台资源,按期完成了项目任务,并顺利入选商务部出口白名单,产品远销欧美。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更令人意外的是,在胡博士借力稀缺资源的过程中,那家伸手相助的园区双创企业,同时也在胡博士掌握的专业技术和设备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推出了抗疫新产品。

诸如此类的双创借力场景,在此印证了一个普遍规律:在创新创业的事业中,借力与自我发力总是相辅相成,不能简单化地进行归类和割裂。将共创态理论落地实践应用:在构建这种多赢、合作、互惠的过程之中,便形成了创新创业事业的共生态经济实践新范式。因此,必须把握不同场景中,力量的投射、组合和离散的特点,遵循场景服从于场域,场域受制于格局的双创活动规律,为降低创新型企业的非必要损耗,建构多维度“气候适宜”的场景。

(杨丽莎系共生态经济研究院创新发展研究所特邀助理研究员,綦晓光系剑桥大学沃尔森学院教授级终身成员、共生态经济研究院特聘院长)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