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晚,阿里巴巴(09988.HK/BABA.NYSE)2021年投资者日活动在线上举行,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详解了公司内需、全球化、高科技三大战略的最新进展。
在内需战略上,“尽管消费者业务面临非常大的竞争压力,但我们已经建立起一个广泛矩阵,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张勇表示,平台年度消费者规模已经达到9.53亿,不可能只通过单一产品、单一服务去满足所有需求,这是阿里巴巴建设消费者业务矩阵的重要前提。
对于消费者业务的增长引擎,张勇表示,首先在用户增量方面,随着新一代消费者的加入,以及下沉市场数字化的推进,本财年内(2021.4.1-2022.3.31)预计可实现服务10亿国内年度活跃消费者。在收获大量下沉市场消费者的同时,平台ARPU(用户平均消费)仍保持在8400元。其次,不同消费品类数字化渗透率差异很大。人们越来越习惯在网络上购买服饰、消费电子等产品,但食品生鲜、旅游、健康、家居等领域仍有巨大的数字化潜力,有望与平台实现双向共振和规模增长。第三,平台为商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消费者运营和商品运营的能力。
在全球化战略上,2022财年上半年(2021.4.1-2021.9.30),包括Lazada、AliExpress、Trendyol、Daraz和阿里巴巴国际站在内的海外商业收入同比增长41%。数据显示,目前东南亚市场的电商渗透率仅为11%,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电商渗透率为12%,无论整体规模增长还是数字化渗透率提升,未来都拥有巨大空间。
在高科技战略上,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一方面,阿里坚持做深做强技术,并从核心软件技术、操作系统不断走向对芯片等关键底层技术的突破,建设核心能力;另一方面,依托云计算能力、云钉一体战略,发展基于互联网、零售、金融、交通、制造业等行业的解决方案,深度参与全社会的产业数字化进程。
张勇表示,公司在前沿技术领域会坚定探索和布局,先后成立了XR实验室、量子计算实验室等团队,面向未来做技术储备。目前,阿里人工智能也在多领域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在信息披露上将作出调整,将商业分部进一步拆分为“中国商业”、“跨境及全球商业”、“本地生活服务”、“菜鸟”四个部分。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武卫表示:“部分业务也可能获得自己的外部融资机会。”
此外,张勇宣布将ESG确立为公司未来发展的价值基础,并分享了阿里巴巴的碳中和目标:到2030年,阿里巴巴自身运营实现碳中和,协同生态上下游,共同实现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减半,并开创性地首推“范围3+”的维度,到2035年带动生态累计减碳15亿吨。
随着扩大内需、反内卷、发展新动能等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供需关系趋于改善。
按计划,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将于10月下达,继续支持地方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这次变更实际体现出了阿里过去一年对业务的重新梳理。
供应链“出口转内销”的另一端,须进一步激活内需市场
当前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构建和完善防护型保障体系,与新一轮基建形成相辅相成、相互助推的协同发展效应,才能真正发挥出基建对经济的托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