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00后大学生进入职场,四大城市群最具吸引力

2021-12-22 22:29:34 听新闻

作者:郭晋晖    责编:任绍敏

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对于大学生未来就业最具吸引力,作为后起之秀的“成渝城市群”排在第四。这对于年轻人而言意味着更多机会和选择,是高校人才的首选流入之地。

职场后浪推前浪,90后迈入30大关后,首批00后大学生也将走出校园迈入职场,企业迎来了新一代的“打工人”。

今年是00后大学生的求职元年,在后疫情和高校毕业生首破千万人的就业压力之下,00后一方面“求稳”——要求高薪并将国企和公务员作为求职首选;另一方面追求个性,不甘于像职场前辈一样做“工具人”,要求企业给予更多的尊重和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日前举行的2021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典礼上表示,现在的职场生力军已经是00后,他们关注个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拒绝内卷。雇主应该及时调整雇佣关系,以更加灵活的雇佣关系使新一代人与企业的价值发生共振。

大学生预期月起薪超7000元

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继今年突破900万之后,2022年将首次超过1000万,再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对青年就业市场将会造成一定的挑战。教育部预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将达1076万人。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报告》(下称“报告”)称,后疫情时代,毕业生在择业时更加理性务实。大学生认为理想工作最重要的标准是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其次看重的是福利待遇好、培训和发展机会、工作稳定。

受全球疫情影响,一方面,不少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让国内职场竞争更激烈;另一方面,疫情期间部分受到冲击的国内企业为了生存,采用裁员、缩减校招名额等方式求生。

报告认为,这种“不确定”的大环境对于自信飞扬的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产生了很大影响,让他们在求职时趋于理性,更关注能够解决生活基本问题的“现实条件”。

收入是“现实条件”中最重要的一项,今年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收入预期创“新高”,达到月薪7119元,较去年的6958元高出2.3%,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此外,不同城市的首份工资预期有很大差距。2021年,大学生对一线城市的预期收入达到7613元,期望工作城市等级越高,预期收入也越高,四线城市及以下则低于5000元。对于大学生而言,一线城市求职机会更多,发展机会更大,但同时也意味着生活成本更高,支出更多。

报告还显示,对于“大学生获取好工作需具备的条件”,68%的受访学生认为,获取一份好工作的重要条件是名校毕业,可见,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名校光环和高学历能带来求职便利。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求稳是今年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另一个特点,国企现在成为高校毕业生的首选,调查占比达到了42.5%,同比大幅增加,选择做公务员的比例也是翻倍的,这说明在疫情环境下,新生代的求职者更加追求稳定的工作。

李强认为,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是市场存在着薪酬的错配,虽然大学生期望起薪涨薪的幅度每年都在增加,但企业能够提供的起薪值近年来的变化并不是特别大,这就导致企业和求职两头的错配,很多学生因为企业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酬就要再“等一等”。

报告认为,优渥的薪酬能为企业吸引和保留人才,企业需要及时关注市场变化,对标同行同 类公司的薪水状况,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提供与员工付出相匹配的薪酬回报和多样化的福利,以此提高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大学生就业求稳,毕业后考研、考公务员比例过高等“慢就业”的现象,是我国青年失业率高企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部22日发布数据称,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5日至27日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

大学生流向几大“城市群”

2021年企业招聘情况好于2020年,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产业迅速恢复,呈现出了高速增长。近八成企业表示 今年将增加员工人数。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认为,今年以来,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得到恢复发展,全国多个城市不断发力,不断出台各项促进就业政策,推动我国就业形势逐渐企稳。比如深圳市在今年开展了一系列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同时推进职业指导下基层,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杭州突破户籍政策限制,将大学毕业生、创业人员、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都纳入公租房保障;还有更多城市都在全力推动促进就业服务,以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为代表的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增长,带动城镇失业率稳中有降,成为社会稳定的有力“助推器”。

2021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根据大学生调研发现,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对于大学生未来就业最具吸引力,作为后起之秀的“成渝城市群”排在第四。这对于年轻人而言意味着更多机会和选择,是高校人才的首选流入之地。

从大学生城市群流动走向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对于北方城市学生产生的辐射范围更广,来自京津冀、中原、辽中南、哈长、关中平原、呼包鄂等城市群的大学生意向就业城市群是京津冀。来自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大学生则更加向往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生倾向本地就业,来自兰西、成渝城市群的学生也倾向就近就业,选择成渝就业。

李强认为,近年来,各大城市纷纷加入对年轻人才的争夺战,这些年轻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具备强烈的自我意识,对新事物有较高的接纳度。城市在开展引才就业工作时,也需要围绕目标人群特征有的放矢地出台一些政策。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