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揭秘浙江城乡差距全国最小的原因,省内有哪些差异?

第一财经 2022-01-07 19:47:20 听新闻

作者:林小昭    责编:计亚

前三季度,浙江城乡收入比1.85,为全国31省份最低。

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的城乡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城乡差距全国最小

浙江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推动共同富裕发展的主攻方向指标取得积极进展,这也是浙江经济的最大亮点。浙江的城乡差距为全国最小。前三季度,城乡收入比1.85,为全国31省(区、市)最低,同比缩小0.01,相当于农村居民收入多增加150元左右,这是缩小共同富裕三大核心目标之一的城乡差距取得实质性成效。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浙江的城乡差距比较小,与本身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联。改革开放后,浙江的乡镇企业率先崛起,在充分市场竞争之后,每个县基本上都形成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产业链和主导产业方向,不同县之间没有过度的产业同质化现象,这形成了区域经济整体较为均衡的格局。

汤海孺说,浙江不光是杭州和宁波这些中心城市发展得很好,而且各个县也大多发展得很好,相对来说比较均衡,每个层级的城市都有自身的分工和特色。另外,浙江很多农村不光提供农产品,也在为城市人的消费提供产品。比如,浙江的山水风景好,通过城镇人的消费,转化为农村人的收入,这方面做得好,也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目前,浙江的农村居民收入更是超过了北京,仅次于上海,可谓相当难得。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改革开放后,浙江最早实行省直管县,像义乌、乐清、慈溪、诸暨等县域的产业链非常完整。同时,浙江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设施都比较完善,县与地级市之间的差距都很小。

省内有哪些差异?

在省内各地市的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浙东北和浙东南的差异明显。浙江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文章《浙江不同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显示,按照KMEANS聚类算法,可将2020年各县(市、区)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分为三个梯队(剔除无此数据的杭州主城区和温州龙港)。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空间集聚明显,低值区主要集中在浙东北,且呈连片状,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浙中部、西南部。

文章显示,低值区(<1.7)共有29个县(市、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浙北地区,其中,舟山的岱山县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44,是全省唯一低于1.5的县。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在1.5-1.59的5个县(市、区)中,嘉兴占3个。值得注意的是,浙南地区只有2个县(市、区)进入此梯队,分别是温州龙湾区和洞头区,其中龙湾区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低于1.6,洞头为1.62。

根据该文章,中值区(1.7-1.96)有36个县(市、区)。分布区域相对较广,涉及浙中南整个区域,中部地区为主。此梯队中,浙南的温州永嘉、苍南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分别为1.94和1.96,明显高于浙北的宁波江北区(1.7)和北仑区(1.7)。

相比之下,高值区(>1.96)有18个县(市、区)。主要集中在浙西南地区,以丽水、温州、台州的部分县(市、区)为主。此梯队的18个县(市、区)中,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在2以上的有15个,其中,丽水遂昌县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全省最高。淳安县是杭州地区唯一在此梯队的县。

为何浙西南城乡差距整体上要明显高于浙东北?

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一方面有历史因素。相对来说,浙江的东北部与上海比较近,可以同时吸收上海和杭州的要素,他们到上海、杭州的交通条件很方便。农村的风景、绿水青山要转化为红利,也是首先是靠近上海、杭州的农村地区更容易转化。相比之下,浙西南地区以山区为主,交通条件不太好,到杭州、上海也比较远,交通的制约也导致他们要导入各种发展的资源要素也比较困难。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2020年浙江人均GDP较低的主要集中在浙南山区和浙西地区。这些地方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地少,经济发展受到自然地理条件制约较大。

为了加快山区县的发展,2021年浙江编制印发《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争取到2025年,26县人均GDP超过全省平均的70%,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浙江媒体近期报道称,浙江省将继续围绕山区26县做文章。在“一县一策”基础上,推动山区26县加快打造3平方公里左右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做强“一县一业”,形成一批百亿级规模主导产业。

汤海孺说,随着浙西南山区县交通条件的改善,产业加快发展,浙西南地区的城乡差距也会明显缩小。

浙江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浙江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2021年前三季度,山区26县前三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792元、40357元、20125元,增长12.5%、11.3 %、12.2%,增速比全省高1.1、0.3、0.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1、1.8、0.6个百分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