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欧盟:过去7年是有史以来最热时期,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上升

第一财经 2022-01-11 17:43:03

作者:康恺    责编:冯迪凡

德国保险巨头慕尼黑再保险(Munich Re)测算,2021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2800亿美元。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C3S)日前发布的最新年度评估报告(下称“报告”)称,过去七年是全球有统计纪录(即19世纪中叶)以来最热的七年。

报告还表示,2021年是全球有史以来气温第五高的年份。2021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991~2020年的平均气温高0.3摄氏度,比1850~1900年的前工业时代的平均气温高1.1~1.2摄氏度。其中,欧洲和美国都遭遇了最为炎热的夏天。

北京绿金院高级研究员、绿色创新发展中心高级分析师陈美安在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全球疫情逐步企稳,交通、能源、农业领域活动逐步恢复,导致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量增加,进而推高了全球气温。

1999年~2021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来源: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

 

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继续上升

报告表示,分地区来看,一些国家与地区的气温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些地区分别是美国西部、加拿大、非洲中部、非洲北部及中东。去年8月,格陵兰岛最高点录得有史以来首次降雨,这意味着格陵兰冰盖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在欧洲,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最高气温突破48.8摄氏度,将该地区的最高气温纪录推高了0.8摄氏度。

2021年全球曾出现拉尼娜现象,这实际上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但为何全球气温仍在2021年继续上升?C3S气候变化服务部副主任伯吉斯(Samantha Burgess)表示,这与全球二氧化碳及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攀升直接相关。

C3S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了414.3 ppm(ppm为百万分之一),2020年该数值为413.2ppm。甲烷浓度则出现明显上升,2021年,全球平均甲烷浓度上升至1876ppb(ppb为10亿分之一),增速是过去17年平均增速的两倍之多。

全球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量变化(来源: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

陈美安认为,之所以2021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继续攀升,与疫情后全球生产活动增加等因素密不可分。

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美国、欧元区的综合PMI指数分别为57.0和53.3。而在2020年6月,上述数据则为37.0和31.9。独立研究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数据也显示,2021年,由于交通运输活动增加,美国2021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比增加了6.2%。

此外,陈美安还表示,虽然近几年全球各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日益增多,但各国对甲烷的减排控制力度仍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数据显示,甲烷排放有60%左右是来自人类活动。自工业化前时代以来,甲烷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约达31%。如果以100年的评估时间计算,甲烷的全球变暖潜能值(GWP)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以上。

2021年全球自然灾害损失高达2800亿美元

C3S称,受全球气温升高影响,2021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北美出现千年一遇的热浪,亚洲、欧洲和非洲多国都经历暴雨带来的严重水灾,这为经济生活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据德国保险巨头慕尼黑再保险(Munich Re)测算,2021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2800亿美元。其中,在美国发生的飓风为该国造成了约1450亿美元损失。在德国发生的水灾造成的损失估计为400亿美元,这一水灾是迄今德国最昂贵的自然灾害。

未来应如何全球变暖问题,并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陈美安认为,此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将关注点放在了减少二氧化碳减排方面,由于甲烷的全球变暖效应更强,在大气中的分解的速度又比二氧化碳更快,所以采取措施减少甲烷排放可以更快降低全球气温升高的速度及程度。“推进能源和农业的甲烷减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她称。

UNEP表示,在传统能源领域,如果减排技术得以突破,可以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设施泄漏的甲烷重新加以利用。预计到2030年,传统能源行业的甲烷排放量可以减少40~50%。

UNEP还称,在农业领域,科学家们可以研发替代型饲料,以减少奶牛的甲烷排放,并通过覆盖、堆肥或生产沼气等方法更有效地管理粪便。

不过,陈美安表示,目前全球对监测甲烷泄漏数据的技术仍不成熟,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甲烷减排工作。能源数据分析公司Kayrros SAS表示,监测甲烷排放的卫星,分辨率较低,且无法较好应对大风、大雪等天气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