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生态岛的建设,历来对于推动全球生态环境共治具有重大意义。
近日,上海市政府印发《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下称《发展纲要》),锚定一个总体目标、凝练十个关键指标、聚焦四大行动领域。记者了解到,《发展纲要》也是2010年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的升级版。
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在今日(1月14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发展纲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进行了前瞻思考和系统谋划,在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拓展和战略性提升。
根据《发展纲要》,总体目标是到2035年,要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打造成绿色生态“桥头堡”、绿色生产“先行区”、绿色生活“示范地”,成为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国家生态文明名片、长江绿色发展标杆、人民幸福生活典范,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样板”。
十个关键指标上,分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价值实现两类,涉及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土壤健康度优良点位比例、生态产品总值(GEP)年增长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
“注重生态产品总值(GEP)年增长率这一指标,意味着我们开始重视向生态价值进行意识转型过程中,相关产业所带来的发展潜力以及对经济的贡献。”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沈发这样向记者解释,GEP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品直接供给,包括生态系统的水、农产品等,二是固碳、森氧、水氧等生态价值,三是与之相匹配的文化旅游休闲等。
而四大行动领域上,《发展纲要》提到,一是推动生态能级高标准跃升,二是实现绿色低碳高起点突破,三是促进生态产业高水平发展,四是共享幸福美好高品质生活。
对于《发展纲要》的战略意义,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所长陈家宽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强调,崇明岛位于作为世界自然资源最为重要的长江河口,这里是鸟类迁徙(物质输送)、物种育肥的重要地区。
陈家宽表示,此次《发展纲要》展示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态保护,而是自然生态、人居生态、产业生态的协调新发展,这也是中国在全球治理上获得话语权的关键一步。
与此前的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相比,黄沈发告诉记者,《发展纲要》有3个突破,一是从之前所注重的提升“生态资源数量”转向对“生态价值”的布局;二是布局一批高水平的生态产业项目,强化了跨省跨区域生态协同的概念,探索了生态社会发展的新模式;三是强化科技引领,明确提出要引入国际一流的额研发机构,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研发平台等。
在马勒第六交响曲的“命运之锤”中,上海爱乐乐团2025-2026音乐季拉开序幕。
2030年要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走过中国大江南北,五年前,石附健一将扎根田间数十载的有机种植经验和技术带到了上海崇明。
应鼓励金融机构推出以土地经营权、林地经营权、林下经济预期收益权、生态补偿收益权、农副产品仓单等绿色信贷产品
实践证明,只要发展理念正确,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在大幅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