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GDP增速目标圆桌︱綦晓光:理解GDP目标增速应契合可持续发展全局观

第一财经 2022-03-02 21:15:07 听新闻

作者:綦晓光    责编:任绍敏

应当使GDP目标增速契合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编者按:

本周末,两会将拉开序幕。政府工作报告为2022年确定多高的GDP增速目标,成为经济学界和市场分析师们讨论的一个热点。春节期间第一财经策划的大咖七日谈系列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明确表示,中央弱化了对地方GDP考核的压力,继续设定GDP增速目标没有真正的意义。他建议,改为央行/发改委发布自己的预测值,有助于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也更符合国际惯例。

张军教授的观点颇受关注,第一财经近日特邀请几位学者就此问题展开进一步讨论,以圆桌形式呈现。

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尊重自然,无论是陶渊明倾心的“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宋代诗人王十朋赞颂的“十里青山荫碧湖”,还是欧阳修认同的“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等,都反映出古人早已将自然环境视为生命之源,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与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应当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是对GDP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再指导。这样,理解GDP目标增速应契合可持续发展全局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2022年GDP增速目标,市场普遍预测增速目标值在5%~5.5%之间。以上预测值的主要考量在于,一方面,由于处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经济将持续回暖,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速;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不确定性仍然较大,一定程度上将对经济增速产生负向影响。对于GDP目标增速的理解,最好在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使GDP目标增速契合可持续发展全局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统观我国历年GDP增速目标与对应的实际GDP增速数据时,不难发现,2014年以来连续多年未达到GDP增速目标。有观点认为,这是由于中央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进行了调整,使得地方政府间GDP“锦标赛”热度降低。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权重;2013年12月,中央组织部发布《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于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要看全面工作,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并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的权重。

那么,当地方官员考核指标发生转变,具体来说,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在《GDP增速的结构性下调:官员考核机制的视角》一文中,几位学者的实证研究也发现:2014年之前,GDP增速在官员考核中占主导地位,而为了提升当地的GDP增速以获得更好的政绩,地方政府往往会增加政府投资行为;2014年及以后,GDP增速在官员考核中的作用减弱,环保指标作用增强,这促使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此处使用指标为单位面积污水排放量)倾向于“放弃”部分GDP增速,选择减少政府投资,使得当地污染状况得以改善。由此可见,从水污染指标(即上文所提单位面积污水排放量)来看,地方政府的确将关注点部分转移到了环境保护上来,虽然这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实现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除了上述提到的水污染,根据“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为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我们还应当关注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环境基础设施、气候变化问题、构建环境治理体系;为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应当关注推进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与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应当关注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地,为了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GDP目标增速应契合可持续发展全局观,在设立GDP目标增速时,可以适当增加对绿色环保因素的考量。

如何将绿色环保因素加入GDP目标增速的设定中,使之契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呢?以下的几个视角,也许可以有所帮助:

第一,设定GDP目标增速时应当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生态状况。不同地区,如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等生态区不同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目标(如黄河重点生态区的目标包括保护修复林草植被80万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200万公顷,沙化土地治理80万公顷)纳入GDP目标增速设定约束,使GDP目标增速更加契合可持续发展全局观。

第二,应当更加重视具体的环保与资源指标,并适当提升其在地方政府官员考核中的权重,夯实可持续发展全局观。具体而言,可关注的环保与资源指标包括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单位GDP用水量、单位GDP建设用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环境污染损失与治理投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

第三,在制定GDP目标增速时,应当结合最优环保规制点,以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目标。由于环保规制与社会福利可能存在“倒U形”关系:一方面,环保规制可能会抑制生产,从而减少产出,进而减少社会福利;另一方面,环保规制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环境宜居度,进而提升社会福利,因此,存在最优的环保规制点。

在《共创态》视野中,经济活动嵌合于人类社会生活,良性经济制度势必应符合对人类文明最大限度地实现包容性的要求,无论在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发达经济体序列还是发展中经济体序列。

综上所述,应当使GDP目标增速契合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作者系剑桥大学沃尔森学院教授级终身成员、共生态经济研究院特聘院长。感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张荀参与整理部分相关数据)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